冷落多日的銀行股終于迎來了機構的關注。數據顯示,7月以來,基金等機構增持A股動作明顯,身處估值洼地的銀行股更是成為增倉的重點板塊。其中1日至9日期間,基金等機構增持銀行股高達34.36億元,位列所有板塊之首。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短期內銀行股走勢仍受到地產調控、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等因素壓制,但從長期看,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將帶動個人金融服務需求的上升,規模驅動之外的銀行業還將帶來新的增長點。目前銀行股的估值水平已接近歷史底部,銀行板塊的估值優勢正逐步顯現。
三大擔憂漸消
下半年迎來修復空間
雖然各家上市銀行的中報數據尚未披露,但今年上半年乃至全年銀行業業績高速增長已毫無懸念。但與銀行亮麗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半年銀行股股價卻出現了大幅下跌。
“銀行融資壓力、銀行資產風險、銀行業績增長持續性擔憂無疑是壓制銀行股走勢的三大主因。”分析人士說,“但從下半年行業實際情況看,上述三大擔憂正逐漸消退,雖然出色的中報會否扭轉銀行股行情尚未可知,但銀行股估值修復空間已開始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
融資壓力方面,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各家銀行的再融資計劃已全部公布,公開融資計劃預計在近幾個月內完成,資金壓力對銀行股的擠出效應已基本釋放完畢。此外,農行的發行價低于市場預期,預計上市后將有5%-10%的漲幅,將對銀行板塊形成良好的帶動作用。
“這一輪融資后,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將上升1.5%左右,在信貸規模增速回歸常態、高利潤進一步補充核心資本的情況下,未來兩年的資本消耗基本能得到滿足,大部分銀行短期再融資壓力較小。”財富證券研發分析師劉之彥說。
在資產風險方面,各界主要擔心的是房地產調控政策以及地方融資平臺對于銀行資產安全的沖擊。廣發證券分析師余曉宜表示,市場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反應或已過度。一是貸款有望低于市場所擔心的數字,二是貸款的處置上不會是“一刀切”,問題貸款將用2、3年甚至5年的時間來消化,此外地方政府也將承擔一部分問題貸款。
“即使按照房價下跌30%的最悲觀預期計算,所有房地產貸款不良至多上升1.2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占到總量的25%左右,也是最壞情況下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0.3個百分點, 對今年凈利潤的影響不到8%。”分析人士說。
此外,分析人士也表示,雖然今年信貸規模較去年大幅下降,但目前來看,今年7.5萬億規模仍然屬于高增長,規模方面銀行業仍具備增長動力。
“目前我國融資方式單一,經濟發展無法離開銀行的中間媒介作用。從貸款結構來看,中小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占比還很低,這部分市場的空間巨大。長期來看,只要中國經濟能保持繼續穩定向上的趨勢,銀行規模就具備增長的動力。”分析人士說。
估值優勢明顯
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數據顯示,目前銀行股的平均市盈率在10倍左右,平均市凈率在2倍上下,已接近2008年時銀行股的最低估值,已經具有相當高的安全邊際。與全部A股的加權估值水平相比,銀行股與非銀行股的市盈率折價大約60%,市凈率折價大約30%,折讓率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同時A股與H股平均估值也存在著大幅的折價,香港作為全球化市場,股票定價相對比較合理,H股相對于A股如此大的折價率也是前所未有的,這至少說明國外投資者對中國銀行股的認同度比國內投資者要高。”分析人士表示,“雖然短期內以息差收入為主的傳統盈利增長模式還難以轉型,但從長期看,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轉型帶來金融服務領域的深化,未來我國金融業還具備相當多的盈利增長點。”
根據歷史經驗,美國銀行業在1980年之前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平均比重為18.8%,與目前中國銀行業相似。此后,中間業務開始了長期持續的增長。到1996年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達到36.5%,到2000年達到42.9%,之后一直穩定在40%左右。目前我國銀行非息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只有20%左右,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占比只有10%左右,未來中間業務將具備相當大的增長空間。
劉之彥說,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與個人必將增加對銀行服務的需求,銀行單一資金提供者的角色逐漸弱化,存貸款業務將不斷地向現金流管理和專業咨詢等縱向延伸,中國銀行業也將由間接的融資中介轉變為金融綜合服務的提供者。銀行在基金、保險、理財產品銷售和代辦收支等方面有絕對的優勢,而在個人消費升級中隨著個人資產量和消費意愿的提高,銀行客戶數量、消費貸款數量都會大幅增長。
“近幾年我國銀行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已經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銀行今年1季報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42%,增速高于總收入增速10個百分點。我國銀行業中間業務還處在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繼續提高的空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成為銀行堅實的利潤增長來源。”劉之彥說。記者 張歡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