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輪暴跌或已提前消化遠期利空
上周全球股市狂跌,伴隨著股市暴跌的是來自英國、歐元區、美國的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多數經濟學家和機構認定經濟復蘇進入艱難期,前景難料,二次衰退可能性增大。盡管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特里謝4日還嘗試安撫人心,表示經濟再次陷入嚴重低谷的可能性不大,但其觀點似乎只是在唱反調。
從美股歷史來看,下跌壓力多形成于揣測數據公布前的醞釀期內,美國經濟第三季度數據很可能繼續不振,此輪暴跌或已提前消化掉了遠期利空,美股有望在本季度引領已經提前探底的全球股市企穩。
機構學界認定“二次探底”風險大
5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英國財務主管并不同意特里謝的說法。調查顯示:蔓延在英國各大主要公司中的恐懼情緒正在增長,他們普遍擔心英國因為政府公共開支縮減以及新一輪的全球經濟放慢會使其陷入雙底衰退中。對于經濟的信心指數已經跌至12個月以來最低。
被調查者相信英國有38%的可能性會重新陷入經濟衰退,而三個月前,他們認為這一可能性為33%。此項調查包括來自32個金融時報100指數的上市公司和93個股權市場占有率達28%的英國公司。調查顯示,對經濟持較為樂觀態度者的凈百分比已從40%降至24%。這一數字已經連續兩季度持續下降了,現已降至一年來最低水平。
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即將開始的公共開支縮減會帶來更多的風險,而非利益。2/3的被調查者認為收緊財政政策會對他們的公司產生負效應,尤其是涉及到收緊財政政策會使消費者花費減少以及公共產業領域出現失業。但是仍有31%從縮減中看到了長期利益。
經濟復蘇進入艱難期
高盛環球經濟研究部主管奧尼爾在中美兩國公布欠佳經濟數據后,日前于英國《星期日電訊報》撰文稱,當前經濟復蘇正進入艱難期,美國經濟情況更叫人心寒。
他說:“日后將出現更多反映中國經濟放緩證據。”高盛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11.4%下調至10.1%。
美國經濟方面,奧尼爾認為將出現一段通縮期。“對美國經濟前景仍審慎,樓市供過于求及國內儲蓄率低將在一段時間內拖累國內消費,近期樓市數據更顯示情況再轉差。”美國5月新屋銷售為30萬套,低于預期41萬套,比上個月下跌14.6萬套。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魯比尼4日稱,全球經濟情況今年底不會樂觀,過去3個月股市調整、信貸息差上升及銀行同業拆息市場緊張,顯示全球對經濟能否增長的憂慮。歐美經濟方面,他認為美國今年下半年經濟放緩,只會增長1.5%,遠低于上半年的3%,歐元區在第二季經濟出現大震蕩,或導致今年經濟增長率僅有接近零或不足1%。
法國促進經濟委員會主席、經濟學家雅克·阿塔里認為,世界經濟目前仍有“二次探底”風險,如不改變政策,風險有可能轉變成現實。阿塔里還認為,全球經濟正面臨通貨緊縮風險,但可通過正確處理銀行系統深層次問題和減少公共債務來規避這一風險。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羅德里戈·拉托說:“(金融危機)最壞的結果已避開了,但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仍存有疑問。”他說,西方國家應繼續整頓清理銀行系統。同時,歐洲國家需要采取措施拉動經濟增長,而美國需要制定中期減債戰略。
股市暴跌或只是假衰退反應
縱觀全球股市,今年上半年已走出兩個明顯的“探底”過程,第一個點出現在2月上旬,受投資者擔心希臘債務危機可能惡化影響,許多國家股市主要股指創下年內低點。此后,隨著世界經濟復蘇的跡象增多,加上投資者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有所減輕,全球股市總體走出一波上漲行情,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5月初。此后,希臘債務危機急劇惡化,甚至出現向其他歐元區國家蔓延的勢頭。受此影響,全球股市再次震蕩走低,出現第二個“探底”的過程。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現在。
不過,恒豐證券研究部5日的報告指出,市場現在更多可能面臨的是假衰退風險。而且引領全球股市的美股有在不好經濟數據發布前消化跌勢的歷史,目前股市正迎來見底期。
報告說,28年前美國出現了一次假的經濟雙底衰退。在經濟學上,連續兩季度的經濟負增長被定性為正式衰退,偶然一季的負增長被稱為潛伏衰退,若事后經濟重新增長,便被稱為假衰退。
“市場上擔憂美國現時經濟或會陷入雙底衰退的情緒正在蔓延,而季節性的數據變化正好配合這種趨勢。因為美國之前用稅收優惠短暫刺激了新屋和二手房的銷售,過了5月份,房屋銷售將會出現一段平淡期。值得留意的是美國的新屋大都是先辦好首期才動工興建,故新開工房屋的淡季應是在第三季才會出現,與去年復蘇后的第三季經濟增長率作比較,美國經濟于本年第三季應會變得較差是絕對有可能的。”
但美國政府對數據的調控歷來也有一手。在2001年布什任總統時,當時也曾經出現一次連續兩季的經濟負增長,但隨后的修訂數據是將當時的國防軍費訂購提早入賬,形成一個W 型的負、正、負季度增長,從而使經齊衰退的理論不成立。
報告總結,雖然美國雙底衰退的真正機會不高,但若市場揣測該機率增高,而股市又因此而持續調整,可以看做是入市良機。記者 閆磊 實習記者 閆聞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