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26國際禁毒日來臨前,北京市一中院于今天上午對14起毒品犯罪案件進行集中宣判,王延勝、唐努爾等20名被告人分別被法院以販賣毒品罪、運輸毒品罪等罪名,判處有期徒刑半年至15年不等。
據了解,這14起案件中,除一名被告因運輸毒品數額巨大,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外,其余14起案件均為二審上訴案件,20名被告人中最高獲刑1年半,最低僅獲刑6個月。
由此,也反映出近年來北京市毒品犯罪的一個新趨勢,那就是大宗毒品犯罪數量減少,零星毒品犯罪數量不斷上升。
大案減少小案增多
一中院對2007年以來審結的毒品案件進行了調研,該院幾年來共審結一審案件36件,其中2007年就審結17件,2009年只有9件,這表明大宗毒品犯罪呈明顯下降趨勢。與此同時,二審案件逐年上升,2007年結案52件,而2009年則達到66件,2010年上半年已審結50件,這表明小額毒品犯罪案件增多,以販養吸、容留他人吸毒等犯罪增多,打擊治理的難度加大。
金三角仍是主要輸出地
從流入北京的毒品來源看,仍以傳統的“金三角”、“金星月”地區為主要輸出地,但近年來也有少部分從境外直接流入到北京的毒品。
從運輸渠道上看,“金三角”地區的毒品流入北京有兩條渠道,一條是由海路運送到廣州、深圳、福建等東南沿海城市,再由東南沿海運抵北京,這類販運方式占到44%;另一條是經云南流入國內,運抵云南昆明后,經過航空或鐵路運送到北京,這類方式占到25%。
而“金星月”地區的毒品,則經新疆流入西北,再由西北運抵北京。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公安機關打擊力度的增大,越來越多的犯罪分子選擇將大宗毒品運抵河北、天津等周邊地區,再借機向北京滲透。
打擊販毒要堵源截流
一中院法官建議,司法機關在辦理毒品案件過程中,要 “堵源截流”,務求打毒梟、破大案、多繳毒,切斷毒品流入的通道。在堅持打擊京外毒品流入的同時,也要加強京內零星販賣毒品犯罪的打擊,阻塞毒品的流通渠道,切斷吸毒人員的毒品來源,遏制毒品的蔓延。
此外,打擊毒品犯罪要和預防并重。要讓青少年從小就了解毒品的危害性,通過廣泛開展禁毒法制宣傳和禁毒法制教育活動,使群眾真正了解毒品對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危害,增強全民禁毒的意識。
本報記者楊昌平
通訊員李忠勇 陳實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