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在外漂泊的年輕人,對回家過年有異常的心理糾葛,他們要么因為路途太長,害怕了每次長時間的顛簸;要么在外生活數(shù)年,已不習慣老家的繁文縟節(jié);要么大學剛畢業(yè),收入不如在家務農(nóng)的同齡人,而沒臉回家……他們被形象地稱為“恐歸族”。
坐半天火車腳跟沒著過地
張觀海是濟南某公司的職員,由于老家在遙遠的東北黑龍江,回家過年則成了他的“鬼門關(guān)”。“剛進臘月就開始愁,厲害的時候做夢都是背著大包提著小包。回一趟家,脫一層皮。”張觀海給記者解釋道。坐過火車、輪船和飛機,嘗試了多種交通工具,張觀海還是對回家心有余悸。用他的話來說,春運的火車車廂就是一個地道的沙丁魚罐頭,轉(zhuǎn)身的空間都沒有。
張觀海告訴記者,他有一年回家,沒買到直達的車票,只好先轉(zhuǎn)站沈陽。從濟南到沈陽,晚上12點多發(fā)車,10點多他就已經(jīng)站在人潮擁擠的候車室。張觀海個子矮,看不到前方,整個上車過程都是趔趔趄趄被人擁著走。“12個小時的車程,腳跟都沒有著過地,更別說上廁所了,十幾米的路程,半個小時能走過去就不錯了,還得忍受無數(shù)的白眼。”到了沈陽,張觀海還得在火車站等三四個小時才能坐上去哈爾濱的火車。“而這只是路途的開始,到了哈爾濱還得坐長途汽車回鄉(xiāng)下,又得顛簸一天的時間。”
多年的春運奔波,張觀海都對方便面有了厭惡癥。“在封閉的車廂里,最怕有人吃方便面,方便面摻雜著腳臭的味道,再加上暈車,有的時候都弄得我腦袋發(fā)漲,四肢無力。”張觀海笑著說。
拜年要轉(zhuǎn)半個村老家規(guī)矩讓人怕
在“恐歸族”中不少人不愿意回家,是因為自己在外面過習慣了自由的生活,已經(jīng)不愿意履行老家家族傳統(tǒng)的春節(jié)禮儀。
“每次回到家,都要對家里的所有長輩禮數(shù)俱到,作為應有的尊重與禮節(jié),這倒沒什么。但是讓人受不了的是,在老家,大年初五之前,該走的親戚都要走一遍。拜年都要拜到大半個村子,整個下午都不夠。”老家是農(nóng)村的石鑫告訴記者,春節(jié)繁重的拜年活動讓他心生恐怖。
老家是濰坊的張婷則告訴記者,她最盼望回家過年了,但是大年初一的拜年真是讓人力不從心。“早上五點就起床,我常年不在家,村里的很多人都不認識了,但還是要跟著媽媽挨家挨戶拜年。我很少聽說有大閨女跟著拜年的風俗,可是我的老家卻特別看重這些。沒辦法,總不能為了躲避這個,不回家吧。”張婷嘆息道。
擔心問收入感覺沒臉見人
2009年大學剛畢業(yè)的胡海鷹是一家立體車庫公司的職員。工作半年,胡海鷹卻沒有攢下多少積蓄。“不想回家過年,總是受不了老家人的議論。”
胡海鷹說的議論,是老家村里的村民對他工作的說三道四。“剛找到工作,一個月800元錢,告訴家里人的時候,我都能感覺到我父母的失落情緒。家里人為了供我上大學,每年都花掉所有的積蓄。沒想到工作了還是讓家里人失望。”
最讓胡海鷹感覺到對家人愧疚的是,他的工資少得可憐,還不如在老家出門打工的同齡人掙得多。“我的很多同學由于家里貧窮,初中就在家務農(nóng)或者外出打工,現(xiàn)在在農(nóng)村他們都過得有模有樣的。有的同齡人在農(nóng)村都蓋上兩層的小洋樓了。而我花費了這么多學費,最終找的工作卻不好。這在農(nóng)村人眼里是不可理喻的。他們總認為上了大學,就應該有好的收入、好的生活。真是害怕老家問工資收入啊。”胡海鷹苦笑道。師文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