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0月22日,本報向市民發出征集令,征集“問題路”。征集令發出后,市民反應熱烈,10月23日,本報C05版以《“問題”道路五種“病癥”最突出》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
報道發出后,市民追問,“問題”道路病懨懨,直接影響的是廣大市民,究竟是何原因使得“問題路”成了“無娘孩兒”呢?道路建設單位急于“出手”,養護管理單位為何都不愿意接手呢?誰該為問題道路“買單”呢?
無人接收自建道路如“棄兒”
伏牛路南一段300多米長的道路,原先為鄭州電氣裝備總廠所建,如今道路兩旁已建成了居民小區。5年多來,該路下雨天為“水泥路”,晴天為揚灰路,附近居民吃盡了苦頭。
10月23日上午,記者在伏牛路和淮河西路交叉口看到,淮河西路成了伏牛路的一條“分界線”,路北的伏牛路地面平整干凈,路南的伏牛路則坑洼不平。“現在的坑還不算太深呢,去年坑最深時,有面包車陷進去都開不出來。”附近居民劉先生說。記者注意到,除了坑多外,淮河西路南邊的伏牛路還沒有非機動車道和排水管道。“這里一下雨,由于沒有排水系統,整條路就成了河,居民嚇得不敢從這里走。”附近居民曹先生說。
鄭州金陽電氣有限公司物業公司負責人趙森說,這條路原為鄭州電氣裝備總廠(鄭州金陽電氣有限公司的前身)廠區的一條路,建于1965年,后來多次維修過。2004年年初,鄭州市政府收回了該公司院內的133畝土地,其中就包括這條路。土地被掛牌出讓后,這里建成了永威鑫城和70年代兩個居民小區。
“為這條路,我也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但就是沒有人愿意接收。”趙森說,他曾經多次找過鄭州市政府、鄭州市市政管理執法局、中原區政府、中原區市政局等單位,但就是沒人愿意接收這段路。
由于該路段無人管理,再加上兩小區施工時挖掘機、推土機等重型車輛的碾壓,這段路爛得不成樣子,該公司和永威鑫城的開發商也曾經出資對該路段進行過小規模維修,但都沒有最終解決問題,附近居民對此也是怨聲載道。
“我們更冤,因為門前的路不好走,一些居民怪罪于物業公司,拒交物業費。實際上,建房時,市政配套費我們都交了,修這段路應該是政府的責任。”鄭州永威置業有限公司工程部陳文龍說,從2007年開始,他便多次到鄭州市政府、中原區政府、汝河路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協調此事,但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這段路為何一直都沒人接收呢?市政局道橋處有關負責人說,他們沒有接到市政府的通知,說讓接收這段路,所以無法管;中原區市政局有關負責人說,他們也沒有接到過通知說讓管理這段路。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像這樣的自建道路,因無人愿意接收而最終成為“問題路”的例子并不少。
資料不全移交環節陷僵局
2007年11月,鄭州市政府下文,讓把原由交通部門管理的新鄭路和京廣南路等多條道路移交給市政部門管養,2007年11月20日前辦理完交接手續,從2008年1月20日起,新鄭路等路的養護經費就被停撥。但事實卻是,一年多來,交通局不再養護,市政部門也沒有接手繼續養護,新鄭路(南三環至南四環)真的成了“無娘孩兒”。
“道路接收一定需要經過資料查詢、現場勘驗等程序,資料不全我們咋接收呢?”今年8月7日下午,市政工程處工程管理科有關負責人說,2008年3月25日,他們確實收到了鄭州市公路部門送過來的一些資料,公路部門說包括新鄭路等5條路的資料。但經仔細審核發現,這些資料里根本沒有新鄭路的任何資料,后來在對移交的道路實地查看時,又發現這些道路存在全段網裂、碎裂、沉陷等問題,根本就無法接收。
“資料不全,我們連這些道路是否合格都不知道,將來萬一出現什么問題,責任誰來承擔?”該負責人說,針對存在的問題,2008年6月20日,他們專門整理了一份材料送給鄭州市公路局直屬分局,建議其補充完善資料,并協商道路移交中存在的問題,但對方遲遲沒有答復。今年7月7日,市政府又召開了一個協調會,讓公路部門在7月22日前把資料補充齊拿過來,但對方至今仍沒拿過來。
“有些道路沒有原始資料,最起碼得有現狀資料吧,比如路的長度、寬度、界線等,這些資料公路方面不愿提供,我們怎么接收?”據該負責人說,在此前的協調會上,他們提出,因新鄭路等道路離市區較遠,公路部門能否把養護基地等配套設施一并移交過來,但遭到了對方的拒絕。
在道路移交問題上,對于市政部門提出的要求,市公路局也有“苦衷”。
“公路局是道路養護單位,又不是建設單位,新鄭路已經建成十幾年了,到哪里去找它的資料?”市公路局直屬分局養護科有關負責人說,“正式移交”手續于2008年3月25日完成,該局已把移交道路的資料一并交給市政管理處工程管理科,至于說提供新鄭路等道路的現狀資料,他們既沒有這方面的工作人員,也沒有這筆經費,所以沒辦法提供。
“我們移交給市政的道路總共5條,加上區各分局以及區里移交的,有百余條,但很多道路存在資料不全的問題。我們是資料有多少,移交的時候就交多少,實在沒有,我們也沒法。”10月23日下午,市公路局直屬分局養護科有關負責人說,很多道路因為時間太長,存在資料缺失的問題,“我們是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辦理的移交手續;至于對方接不接收,那是另外一回事”。
像新鄭路這樣的“燙手山芋”,鄭州市還有上百條。
沒有經費道路養護負擔大
“沒有養護經費,誰接過來都是負擔,接得越多,負擔越重。”昨日,某區市政局一負責人說,一些道路成為“無娘孩兒”的最根本原因,是由現在的道路管理模式與道路建設模式不接軌造成的。他說,目前鄭州市的道路管理模式是“市區兩級管理”,但道路的建設模式卻是“百花齊放”,有些道路根本就不是市區投資建設的,道路移交時就有了障礙。
他解釋說,市政府投資建設的道路,由市政部門負責養護管理,各區建設的道路是由各區市政局負責養護維修,這些基本都不存在無人管的問題。但由于市區建設投資不到位,很多道路都是由房地產開發商、企業單位修建的,使得道路在管理過程中出現了脫節現象。以至于道路修好以后,市里、區里都不愿意接收,房地產開發商又沒有能力與專業技術養護維修這些道路,使這些道路淪落為“無娘孩兒”。
該負責人說,按有關規定,道路沒有移交,應由建設單位負責養護管理,但開發商等建設單位在修路時已經分擔了政府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再讓其承擔養護管理的責任,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作為公共事業,政府應該接過這個‘接力棒’,免得道路成為‘無娘孩兒’。”
該負責人還說,盡管他們也想擴大養護管理的范圍,但如果養護經費不及時下撥,接的道路越多,負擔就越重,而養護管理單位對錢又說了不算,真的是有心養護,無力承擔。
“上面五條線,下面一根針,不是市政部門不接,而是沒法接。”市政部門一負責人說,道路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部門,都在道路的建設過程中各有分工,但最終的接收單位只會是市政部門。道路能否正常地服務市民,就看市政部門這“最后一道防線”是否牢固,市政部門一旦“松口”,將會給養護管理帶來諸多問題,這也是他們“咬定移交程序不放松”的主要原因。
“建設單位連排水管道多粗、流向哪里都說不清楚,這樣的道路移交過來咋養護管理?誰來承擔繁重的養護管理費用?”該負責人說,有些準備移交的道路,連土地手續、竣工圖紙、工程竣工質量評定證書、工程施工質量檢查文件等都沒有,一旦接收過來,養護費用將是一個未知數,有誰愿意接收這個爛攤子呢?“撥付的養護管理費用是有限的,但填窟窿、補補丁的費用卻是無限的。”
七大原因道路成了“無娘孩兒”
“很多道路沒有按照道路移交程序辦理相關的移交手續,這才成為‘無娘孩兒’的。”昨日,市政部門一負責人說,只要是按照正規程序,辦理了道路移交手續的,都已納入正常的道路養護管理范圍。
他說,很多道路未辦理移交手續,淪為“無娘孩兒”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一、沒有單位向市政部門提交道路驗收移交申請。該負責人說,截至目前,他們也沒有接到有建設單位就豐產路、紅專路(東三街-文化路)、杜嶺街(西里路-人民路)等路段的道路移交申請。
二、影響使用功能發揮和養護維修作業的缺陷病害未整修,交接雙方對缺陷的處置未達成一致意見。如中州大道新建的雨污水工程,金水東路(文化路-中州大道)改造工程等,至今都沒有驗收移交。市政部門也向金水東路改造項目部和中州大道綜合整治項目部反饋了相關意見和建議,目前還沒有得到明確回復。
三、無任何竣工資料,其中水科路、索凌路(北環路-新柳路)等路段表現最為明顯。三環與四環之間原屬于農村公路,而即將納入到城市道路管理范圍的道路,工程資料缺失現象也十分嚴重。
四、項目部已撤銷,無人與市政部門接洽移交事宜。如2003年~2005年改造的背街小巷雨污水工程中的信陽路、二里崗南街等表現就十分突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背街小巷改造早已全部竣工,很多路段已投入使用,但至今也沒有人就此向市政部門辦理相關的移交手續。市政部門就此問題與原項目部工作人員多次聯系,才找到部分工程資料,經審核查驗,這些資料也與道路的實際狀況存在很大差異。道路病害、缺陷較多,但項目部早已撤銷了,根本無人組織整改,更別說有人同市政部門協商移交事宜、辦理正式移交手續了。
五、工程設施使用功能欠缺,設施缺失嚴重。如化工路(西三環-西流湖),因拆遷受阻,污水管道和人行道未建,造成人車混行、污水沿路排入西流湖。像這樣的道路還有很多,有的準備移交的道路甚至連排水管道都已經被淤積成了“死胡同”,如姚寨路。
六、只移交道路,不移交道班。如鄭邙路(天河路-黃河風景名勝區)、鄭密路、大學南路(南三環-南四環)等。道班本來是道路養護過程中存放機械、攪拌施工原材料的重要場所,但在道路移交過程中,卻只是將道路移交給市政部門管理,而未將道班及時移交,有的甚至還出現了將道班出租出去的現象,這無疑給道路養護管理帶來諸多的不便。
七、無土地征用手續。如大學南路(南三環-南四環)等,連基本的土地征用手續都沒有。(策劃熱線新聞部執行記者常佰軍周廣現寧田甜文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