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釣頭”現身講訴“釣魚執法”背后利益分配 來源: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
中新網10月23日電 近兩日來,隨著媒體不斷質疑與記者明察暗訪,上海“釣魚執法”事件持續升溫,公眾關注的焦點也已從“孫中界殘指自證清白”轉移至“上海到底是否存在‘釣魚執法’現象”,這一轉變或將增加聯合調查組的調查難度,或需更大調查力度與決心。
“釣頭”現身說法 詳解“釣魚執法”背后利潤分成
幾天來,在上海“執法釣魚”案仍然是撲朔迷離的時候,各路記者紛紛趕到上海閔行、南匯、奉賢等區明察暗訪。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釣魚案背后的食物鏈中,上海市各個區釣鉤每釣到一輛車可獲得的獎金行情并不相同。釣鉤每釣到一位私家車司機,上海市閔行區的可獲得300元人民幣,寶山區200元,南匯區250元,奉賢區600元。
事實上,去年上海曾經發生過一起鉤子被黑車司機刺死的案件。《南都周刊》針對此事曾以《命案背后的上海黑車生態》為題做過特別報道。“黑車司機與鉤子積怨已久,黑車司機十有八九都被鉤過。”這種說法并不為過,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三天前的采訪便是例證。
上海市一名司機在采訪現場表示,“99%的都被鉤過”,并稱自己也被鉤過,當時被處以8000元罰款。
10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報道稱,21日,記者輾轉找到一位自稱是曾在上海奉賢區做過一年半的“釣頭”。這位“釣頭”表示,執法每次出動時,會先告訴他們。當被問及執法最早是如何找到他們時,這位“釣頭”稱“都是憑關系”。
當被問及日常工作如何分配時,這位“釣頭”向記者透露,由行政大隊來給他們分配工作,客管組的聯合起來搞,“釣頭”去接頭,談好了是500元一輛,其中,“釣頭”拿200,“鉤子”拿200,總共拿400,另外還剩100就成執法人員的回扣。他說,做“鉤子”的有外地人,也有本地人。之所以做“鉤子”,說得難聽點都是生活所逼,因為做這個來錢快一點。
“釣魚執法”公眾關注焦點轉移 個案變現象或增調查難度
在本周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浦東新區環保市容局副局長李春明曾經表示,乘客身份需要走到法律程序的時候,才會公開。但事實上,如今公眾真正關心的焦點已經超越了“孫中界事件”的本身,公眾最希望得知的是,媒體捕捉到的“鉤子”究竟是否存在,上海究竟有沒有“釣魚執法”的現象。
22日,記者采訪到了跟孫中界前后被扣的一個家具廠的老板,他們兩個因為同在一個執法車上,就聊到了上車的乘客是什么人,他們發現這兩個人是有高度的相同性。
當日,孫中界告訴記者,調查組的人專門留下了這個何姓家具廠老板的電話,說會進一步地來了解情況。然而,記者多次打電話確認調查組有沒有向他了解情況,包括官方的一些機構有沒有了解情況,這位老板的回答是暫時還沒有。
王錫鋅教授表示,從收集主要事實的技術上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我們假定,這兩起事件中,如果乘客是同一個人,那么公眾就有更大的理由去懷疑的確可能存在一個“倒鉤”。反過來說,調查組應該對這樣一個事實給予高度的關注。
從個案調查到現象調查,調查組調查難度將會猛增。王錫鋅教授稱,這樣的事情,就個案來談個案,調查是難的。在一個個案中,違法營運通常就是司機和乘客或者說“鉤子”之間兩個人的,大家各執一詞,司機說我沒有,是他主動要上來的。而這個鉤子或乘客,他會說,是司機把我招上來的,我給他付了錢,我們談了價錢。
但另外一方面,可能也不難。“如果我們超出這個個案去對比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說,假如存在鉤子,那么它就不僅僅在一個案件中出現,它可能在其它案件中也會出現。對比個案,在一個真正的全市層面上做這種聯合調查,我覺得相對來說,調查就會比較容易。所以我覺得要說它難,難;但是要真正想查,的確是可以查出來的。”王錫鋅教授表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