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到廣州旅途勞頓,您身體還好嗎?
謝守翠:身體不好,一直沒有動手術,兒子在這邊,老伴又不會寫字,沒人簽字,醫生不給做。在飛機上,一陣一陣地頭疼,一條腿也經常痛,不像以前。在廣州睡得很好,(大家)都很關心我,安排得很周到。
記者:知道您要到廣州,孫子和丈夫想過要一起來嗎?
謝守翠:都想。孫子和我(生活)時間長了,一點都離不開我,知道我走一直在哭。沒有辦法,他沒上戶口(沒有戶籍,按規定不允許乘坐飛機)。
記者:兒子有一天自由了,還會讓他在廣州打工嗎?
謝守翠:會,但是要先回家半年,田里都是草,豬也沒人喂。我身體不好,干不動了。還是要在這邊打工,不然生活沒有辦法,家里要錢花,在這里(打工)我放心。
很想見兒子卻不知說什么好
記者:跟主審法官見面后,有什么感想?
謝守翠:見到那個女法官,我就跪下了,不知道說啥,不停地哭。她把我扶起來了,我又跪下。我跟她說,希望能輕判我兩個兒子,哪怕輕判一個也好,讓其中一個早點回家。法官很和氣,說會公正審判。
記者:法院將會在宣判后安排您和兒子見面。你最想對兒子說什么?
謝守翠:嗯,很想見到兒子。一家人很長時間沒有在一起了。只要見到就好,也不知道說什么……
違法是不對的,做了傻事
記者:一共收到多少捐款,夠花嗎?
謝守翠:我收到55000元捐款,現在有這么多人幫我,很感謝廣東人。為了看病錢都花光了,家里剩下2000元,要還村里的債。聽說可能要交罰金,這次來還從信用社貸了2000塊錢。
記者:之前怎么沒有想到去銀行貸款呢?
謝守翠:以前不知道可以,現在有很多人出主意。
記者:兩兄弟為了籌錢,做了違法的事,您怎么看?
謝守翠:他們從小就孝順,都很疼我。每月掙800塊也要往家寄錢,回家了就給我老伴買酒、買煙。但違法是不對的,做了傻事……
家里只有我一個人能干活,只要我撐到(兄弟倆)有一個從牢里出來就好了。
-觀點PK:
被告動機與法律尊嚴孰輕孰重
○辯護律師劉召奎:
救母動機特殊理應從輕判處
張氏兩兄弟曾經說過,當時鋌而走險的目的就在于想要引起媒體的關注。假如沒有媒體的前后介入,該案估計在量刑上沒有那么輕松。假如沒有媒體對其家庭狀況的報道,社會的容忍度可能也相對較小。
應該說,兩兄弟本身的犯罪情節是比較輕的,而他們的動機則比較特殊。從法律角度分析,犯罪的動機最能夠反映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由于張氏兄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故其主觀惡性較小,希望法院能從人性的角度進行考量,從輕判處。
○刑事律師王思魯:
法官應排除一切“雜音”干擾
媒體監督下,檢察機關為被告人“求情”,審判機關“人性化”地安排被告人與其母見面,并配備醫生。有媒體監督時,司法機關順應“媒意”判決;沒有媒體監督時,又是按習慣判案。比如說鄧玉嬌案在媒體監督下免予處罰,沒有媒體監督的情況下,同類型案件則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又比如許霆案,沒有人關注時,判無期徒刑,媒體介入下,改判五年有期徒刑。
如此司法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法官要做到人人心中只有法,排除一切“雜音”干擾,嚴格依法辦案。
○北京大學教授夏學鑾:
輕判或引社會模仿法律并非慈善
無論動機如何良好,都不應違反法律。古人有云:忠孝不能兩全。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既然違反了法律,就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能因為孝心而得到從輕的處罰,否則就有可能引得他人群起而模仿,社會的公共安全就會受到侵害。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如果張氏兄弟得到了從輕判決,則會在社會中產生“合法化效應”,經過媒體的報道,后來的人很可能也會進行模仿———今天可能是某某由于孝心而持刀劫人質,明天則可能是某某由于更加良好的動機而犯下更加嚴重的罪行。
法律問題和慈善問題的性質是不同的,二者不可混淆。(本報記者楊大正見習記者趙洪杰實習生曉蕾湯凱鋒 統籌戎明昌張蜀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