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十一”黃金周,四川、貴州、天津、云南、安徽等地多個景點門票紛紛漲價,漲幅有的達70%。這是今年以來國內景區首次大規模提價,也是發改委等部門去年發布“限漲令”到期后的又一輪漲價風潮。(新華社9月23日)
這種漲價,已經沒有道理可講了。除非你選擇“用腳投票”,比如在假期做個“宅男宅女”。否則,出門就只能挨宰了。
也不用浪費口舌分析病因了。黃山每年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門票收入用作景區保護;云南石林景區2008年門票收入近3億元,而用于景區日常資源保護支出僅為3000萬元左右。政府和稅收,拿走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這幾個數字已經將問題根源暴露出來,所有的漲價借口,簡直不值一駁了。景區門票趁火打劫的背后,是不可遏制的利益沖動在作怪。也正是在這個邏輯下,發改委的禁漲令成了一張廢紙和一個笑談。而在這個邏輯之下,任何的道理和苦口婆心的建言,殺雞取卵也好,悖逆公益屬性也好,都不可能聽得進去。在這個邏輯之下,門票終將如房價一樣,任坊間人聲鼎沸,怨聲載道,依舊我行我素,一個漲字不回頭,不可救藥了。
房價的泡沫,讓天下寒士望房興嘆。而景區門票的價格泡沫,則讓國人無錢看風景。房價的瘋漲,已經讓房地產開發商成為一個被丑化的利益群體。而現在,如果不能跳出政府收益這個邏輯陷阱,景區門票一直這么隨心所欲地漲下去的話,那么可能造就一個利益群體——“景區開發商”,因為本應具有自然、公益屬性的風景區,已經在慢慢具備了暴利、不斷上漲、利潤、政府收益等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切屬性。本應是大自然賦予國民共有的高山流水、公共資源,正在成為開發商牟利的工具。景區門票漲價,正將一個“景區開發商”的輪廓刻畫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神似。
國家發改委管不了房價,也自然很難管得了票價。地方政府可以力挺房價,自然也可以力挺票價。開發商,在這個詞身上,有著太多的利益糾葛和說不清、道不明的幕后故事。一旦與這個詞有染,那么,這就可能意味著無計可施,無可奈何。至少在目前看來,這種格局的打破,或者說讓景區回歸公益屬性,還需要一個過程,還需要公民權利在一點點的拉鋸戰中,慢慢討回公道。這看上去確實挺無奈的,但事實就是這樣殘酷。
在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對著名景點門票價格,采取的是“低價策略”。在英國旅游,如果想看白金漢宮,成人票價為12英鎊,夫妻帶一個小孩為30英鎊,這個價格對于英國人來說,就如喝兩杯啤酒差不多。美國的大峽谷和黃石公園等世界自然遺產公園的門票每張10美元,16歲以下未成年人免費。立法規定要將收費項目的數量保持在“最低限度”,不允許重復收費。看看他們,我們眼饞吧?光眼饞沒用,也許從現在起,除了房地產開發商外,我們要同一個新的開發商打交道,來博弈,來爭取,來維護,來申訴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了。(石敬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