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駕駛人在“斑馬線”上不減速,與行人爭道,既是違法行為,也是社會公德缺失的表現。但是,從本報報道可以看出,目前這種違法又“失德”的現象卻比比皆是。
從法律上講,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道時,遇到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減速讓行,否則將進行處罰。從社會公德層面上來說,與汽車相比,行人總是處于弱勢地位的,車與行人爭道,其實是對行人生命安全的一種變相要挾,相關數據表明,汽車時速超過60公里時,撞死行人的幾率高達90%,顯然,這種“要挾”甚至帶有“恃強凌弱”的色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汽車駕駛人數量超過1.2億人,對于所有的駕駛人來說,斑馬線可以說是社會公德考試的“及格線”,從現狀來看,很多駕駛人都未能通過這次“公德大考”。
既然駕駛人缺乏自律現象較為普通,“斑馬線”上車與行人爭道的現象,必然要通過強制力量來加以改變。但是,從現實來看,由于斑馬線面廣,管理難度大,目前幾乎處于監管空白狀態。而這種監管缺失又助長了駕駛人放松道德自律、在斑馬線上“疾行如風”的風氣。因此,相關執法部門也當反思疏于監管之失。據了解,僅在合肥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近40萬輛。在漸行漸近的“汽車社會”,必須依法加大對“斑馬線”上汽車駕駛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維護行人生命安全,并通過法治力量來引導“車讓人”成為汽車社會的基本行為規范,成為不應輕易被逾越的社會公德“底線”。(胡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