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朋友聚會,見面寒暄過后總免不了客套地問上一句“吃點啥”。但記者近期發現,自8月15日為期兩個月的嚴厲整治酒后駕駛專項行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來,這種沿襲了多年的酒桌用語在長春市悄然發生著改變:“開車了嗎?”“一會兒咋走?”等諸如此類的探問,正逐漸成為酒桌上的“時髦話”。
“以前喝酒,我都是自己開車回家。現在,別說醉酒啦,沾點酒開車都罰得厲害,我才不往槍口上撞呢。”楊女士是有車族,這幾天她和朋友聚會后,都是把車停在飯店,打的回家,“實在不行,就把親戚朋友喊過來,反正不能自己開。”
“以前也知道醉酒開車危險,但存在僥幸心理。”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杜先生說,由于擔心被扣車,這次嚴查令一出,他寧肯少喝一杯酒,也決不開車去“冒險”。
王先生是名警察,對于“嚴查令”,他觀察得更仔細,因為在嚴查開始前后,周圍的朋友在飲酒駕車上“態度變化鮮明”。前天,王先生的一個朋友喝酒后,先在車上睡了兩個多小時,清醒后才開車回家,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在酒后駕車全國一片“打”聲下,喝酒的人會不會有所減少?飯店、酒吧、夜市的生意是否受到沖擊?記者對此展開走訪調查。
“以前一到吃飯時間,長春市自由大路與亞泰大街交會處附近的飯店門口及路邊車總是停得滿滿當當,路都沒法走。”家住二道區的林女士說。記者在該大酒店看到:中午12點,門前共停了23輛車;晚上達38輛。酒店保安王先生算了這樣一筆賬:中午該酒店共接待客人38桌,按每桌8人計算,當日中午就餐人數有300人左右;另據餐廳前臺統計,當天就餐人數有400多人。“現在車輛確實比前幾個月少多了,但顧客人數增加了不少,很多客人都是打車來就餐。” “我現在只要出外喝酒就不開車,寧愿‘打的’回家。”私家車主孫宇對記者說。出外喝酒不駕車的多了,讓出租車行業撿了“便宜”。近兩天,記者每次經過經三路和紅專路附近時,都發現大量的出租車聚集在飯店門口。出租車司機王某說,往常夜里都會到KTV門口等活,而這兩天他將工作地點轉移到了飯店。“現在,晚上拉的客人中很多是喝酒的顧客。”
“有時候為了生意應酬,大家難免喝點酒熱鬧一下,這也是人之常情。”從事營銷行業的鄭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他酒喝多了,知道自己開車不安全,想找人代他開車回家,可費了很大勁兒,也沒有找到代駕司機。
近日每晚18時起,出租車司機王師傅都舉著自制的“酒后代駕”廣告牌尋找著生意。據了解,隨著全國嚴懲酒后駕駛行動的深入,近一段時間,長春市部分酒店門口已零星出現臨時性的酒后代駕服務,價格不等。記者了解到,目前酒后代駕服務包括三類:一是酒店直接提供的代駕服務,通常是免費的,一般僅限于高檔酒店;二是專業代駕公司,或單獨成立,或附屬于大型汽車俱樂部;三是個體經營的。在代駕價格方面,一些司機介紹,主要是依據時間和路途來確定,一般分60元、80元、100元和120元幾個檔次,一般不會超過200元,如果需要司機等候還需另收費用。“使用代駕服務的,一般是中高檔車的車主,有經濟能力,工作又離不開自己的車。”
禁酒“風暴”開始后,王師傅共替3位車主酒后代駕,看到副業有了轉機,他特意做了一塊廣告牌放在車里。就在記者與王師傅交談時,一位客人從酒店出來走向王師傅,并以80元的價格談妥了生意。
采訪中,多數代駕司機表示,如果對酒后駕駛懲處力度能夠持續下去,那么酒后代駕的市場會很大,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分這塊“蛋糕”。
記者從交管部門了解到,目前,國家對代駕服務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行業門檻比較低,只要代駕者擁有與代駕車輛相同資質的駕駛證,即可成為代駕司機。“這個行業目前沒人管。我們希望有一個統一的行業規范,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保障我們代駕司機的權益。”代駕司機王師傅說。不少市民也表示,希望相關部門能支持和規范代駕行業,盡快出臺相關規定。
據了解,隨著《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臺,對酒后駕駛加大了處罰力度。一些汽車銷售公司特推出了“酒后代駕”的新業務,讓“喝高”的車主能在代駕員的幫助下順利回家。(劉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