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紹興8月9日電 (記者袁爽) 8月4日晚,一輛保時捷卡宴越野車因酒后超速駕駛,在杭州莫干山路的愛心斑馬線上,撞死了一名打工妹。這是在杭州胡斌飆車撞死行人譚卓、成都孫偉銘醉酒駕車致4死1傷、南京張明寶醉酒駕車致5死4傷之后,又一起惡性交通肇事事故。據公安部交管局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07193起,造成29866人死亡、128336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4.1億元,其中,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2起。
因酒后駕車、超速行駛而導致的交通事故頻頻發生,對道路交通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危害。專家指出,為有效的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不僅要從事故發生后如何量刑單方面考慮,如何防患于未然更為重要。
政府要有超前意識
“我們在享受科技的同時也在承擔著風險,人們在折騰社會的同時也在被社會折騰。” 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建平告訴記者,從理論上講,中國正處在一個發展騰飛的時期,引用國外學者的話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風險社會,人們正處在各式各樣人類自己創造的危險中。
“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隨著社會發展,相關的硬件、軟件是否到位,是否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 盧建平舉例說,浙江是中國經濟十分發達的省份之一,但是卻沒有一個像樣的賽車場。在現代化過程中,政府應該考慮如何滿足多種人的需求,畢竟最好的社會政策往往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政府需要有超前意識,要有管理現代化、制度現代化。
維護交通安全需全社會共同配合
汽車在中國還屬于新生事物,從牛車、馬車、自行車、摩托車到汽車只經歷了短短20年時間,人們對汽車的危險性認識還需要一個過程,文明成度也需要進一步深化。
很多市民都認為走斑馬線、安全島就能萬無一失,但事實并非如此。有媒體報道,在杭州5.7交通肇事案中,受害者譚卓在出事前也是邊打手機邊走路。
盧建平說,在國外,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他們都會非常遵守交通規則,一般不會有闖紅燈的情況發生,如果在中國做到這一點,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
另外,也有專家表示,對酒后駕車、超速行駛等行為的管理不僅僅是政府的獨角戲,需要全社會配合。例如對于拒絕向駕車司機出售酒類的飯店進行獎勵,出臺政策鼓勵酒后代駕等,在飯店、酒吧等場所設置酒精測試儀,讓全社會共同監督酒后駕車行為。
規范法律意識是根本
在日本,明知司機喝過酒,卻沒有制止其開車的人同樣要受到處罰,而向司機銷售酒類的人員也屬縱容酒后駕駛,需接受處罰。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莫洪憲認為,減少交通違法行為,規范法律意識才是根本,但在中國,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往往認為多花點錢就能解決肇事后所帶來的后果。
另外不少發達國家對酒后駕車采取的是“零容忍”政策。在美國,發現酒后駕車者將被吊銷駕駛證,同時錄入個人信用記錄影響其就業、升遷;酒后駕車撞人事故則被定性為二級謀殺,并面臨巨額賠償。在德國聯邦政府的交通政策中,道路安全被持續放在首要位置。“每一個致命交通事故都是一個悲劇”——這是德國道路安全政策的導向法則。莫洪憲告訴記者,在國外有很多好的做法,都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