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我聽鳳凰衛視楊錦麟讀報,說到英文把“城管”直譯為“chengguan”,成了一個英文新詞,我就樂了。“城管”不僅成了一種語言文化現象,還成了一些電子游戲中的游戲對象。圍繞著越來越多城管新聞的出市、上街,“城管”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可稱之為“城管亞文化”。
亞文化又叫副文化,是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城管亞文化”大約是當前中國獨有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比如其中有“服裝文化”———為了迎亞運、創文明,廣州城管剛剛換了新夏裝,選擇淺色調的天藍色,著重體現“清新親民”風格。
而最不能忘記的,是城管對“搏擊文化”有非常貢獻,那就是正式出版了《城管執法操作實務》,這個“制暴秘笈”里有“使人臉上不見血、身上不見傷”的搏擊最高境界。
城管行為還導致了網絡“惡搞亞文化”。曾有網友通過PS技術,勾畫了新《清明上河圖》:城垣依舊,只是城管來了以后,街上已無人煙,盡是散落著的零碎物、被打翻的籮筐和籃子……
顯然中國網友是了解中國城管的,而境外媒體對中國“城管亞文化”的認知能力確需提高。比如德國《世界報》將“chengguan”描述成“身穿與警察類似的制服,只是袖子上縫著‘城管執法’袖標的半官方執法者”。這是表面現象的粗淺概括,沒有抓住文化內核。
也難怪,國外發達的不是“城管亞文化”,反而是“攤販亞文化”。美國并無城管,法國城市管理由警察依照法律進行。而在韓國,小攤成了一種“道路亞文化”:只要你申請加入“小攤業主協會”,獲得批準后就可按規矩“出攤”。那年我訪問瑞士,有意識地拍攝了不少小攤小販占道經營的照片,那么發達的國家,照樣寬容攤販。這樣的社會文化心理,何嘗不是更人性的?
城管說起來就是城市街面的行政管理。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就說,城管要對小販寬容一些,無非是衛生問題和堵塞交通問題。可是,這么簡單、這么雞毛蒜皮的城管,為什么總能弄得驚天動地?由于“自我利益化”,城管“動手能力”超強,結果陷入與攤販戰爭的汪洋大海里,從而造就了一種“亞戰爭文化”。
問題的解決,最根本的是全國人大或中央政府出臺城管法規,徹底轉變城管職能,并且嚴管城管,從根子上一攬子解決問題,從而化干戈為玉帛。《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已經說了,國家將強化行政執法和司法中的人權保障。城管就是一種行政執法而已。此前,則要求城管回到“行政管理”的本源,就是明白“行政”、淡化“執法”,不要認為自己真的是什么“執法組織”。
什么是“行政”?著名的《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對“行政”一詞有這樣解釋:廣義上講,行政就是對生活進行管理,其基本含義與“去伺候”是一樣的。“去伺候”三個字出現在這本英國的政治學百科全書上,曾讓我大吃一驚,隨即就想明白了:“去伺候”不就是“去服務”嗎?不就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嗎?城管若是懂得“去伺候”,若是踐行“去伺候”,真把攤販當成了伺候、服務的對象,那必定就是你我一家親、有話好好說,哪里還會有你打我我打你、你殺我我殺你的悲慘之事屢屢發生?(浙江徐迅雷媒體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