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說上海方言沒文化”的風波還沒有完全消停,廣東省政協委員劉紀顯又開始質疑春晚侮辱了廣東人形象。在廣東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劉紀顯發現,在央視春晚節目中,廣東人的形象始終沒什么進步,劉委員打算向大會提交一份提案,呼吁改善廣東人的形象。他的疑問也是很多人的疑問:為什么春晚節目中的廣東人形象總是那么“雷人”?(《廣州日報》)
劉委員質疑“廣東人一上春晚就變傻”的證據之一是,在《北京歡迎你》的節目中廣東人總是使用蹩腳的普通話,把“是”說成“系”,把“婚紗”說成“分薩”,把“飛機”說成“灰機”。這些粵式語言引發了場下觀眾的陣陣掌聲,但也引發了眾多廣東觀眾的不滿。但是這種不滿也被眾多網民形容為矯情,這小品不就是圖一樂和嗎?有些包袱需要不同的口音來表現,這樣效果才好。這又算是哪門子歧視啊?
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幾年前坊間談論各地方言的洋與土,粵語還是我們心中洋氣派的代表,上到歌星影星,下到民間走卒,動不動都想學幾句粵語表明自己很時尚,現在它怎么就成了有損廣東人形象的標志了呢?
細細掂量其中的“奧妙”,其實這與說什么話發什么樣的音關系不大。作為身居經濟發達地區的廣東人,骨子里隱隱約約多少是有些精英意識的。與其說“廣東人一上春晚就變傻”,倒不如說廣東人是不愿被人拿來“娛樂”的。如果說春晚節目中蹩腳的普通話毀了廣東人的形象,那現實中廣東省政協常委溫洋將小商小販們稱為“走鬼”,又該作何評論?
前幾天,《新民晚報》刊登文章《新英雄闖蕩上海灘,不限戶籍個個精英》因為文中的一句“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而引起軒然大波。可文章本意只是想呈現上海吸收大量外來人之后的語言分布生態,尤其是浦東,非上海本土人口占了相當比例,大部分變成了不會講上海話的新上海人,上海話在那里退居其次反而被邊緣化成了“弱勢語言”。但這篇文章被眾多本土上海網友曲解為“外地人侵襲上海人空間”,報社迅速致歉,編輯被停職。
不得不承認,地處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們是有一定的心理優越感的。在這種心理優越感的保護下,他們很難容忍別人說自己的不好,他們格外注重保護自己的形象,甚至對形象保護都有些敏感。相比之下,不發達地區的人們反而更具有被挑刺的承受力,河南人被全國人民熱議了好多年,也沒見河南人做出什么不理性的舉動來。與身處發達地區胸懷精英意識的階層相比,農民兄弟們反而更具有娛樂或被娛樂的精神,趙本山每年都要在春晚上娛樂農民兄弟,誰又看見農民兄弟站出來抗議了?
注重對自身形象的維護沒有錯,但是我們又該以什么樣的姿態去維護自身形象呢?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維護、改善自身的形象,而不是動輒就以被歧視的脆弱胸襟來抗議,如此,倒真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陳方)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