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20時27分,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央電視臺新址園區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工地發生火災,159米高的大樓一度被裹挾在熊熊烈火之中。
網絡記錄表明,最早反映這場火災的,是網民“加鹽的手磨咖啡”。這位性別、年齡均不詳的網民自稱在事發時恰好路過現場,隨即用帶攝影功能的手機拍下火場照片。這些照片于21時04分上傳到天涯社區博客空間。之后12小時內,這批照片的訪問量超過37萬次,跟帖1700多個。
另一位叫“msunmsunmsun”的網民于9日22時左右將一段現場視頻上傳到知名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上。約6分鐘后,新華社在主流媒體中第一個發出了有關火災的快訊。
在幾乎所有主流新聞媒體對此突發事件有所反應之前,風靡全球的互動網站Youtube、Flickr、hashtags以及國內知名的天涯社區、土豆網等,對火災的報道和評論早已鋪天蓋地。
這些自愿在視頻或論壇網站上提供及時“新聞報道”的個體或組織,被稱為“私媒體”“自媒體”或“草根媒體”。
隨著網絡應用的不斷深化,新技術天天沖擊著人們。熟練運用高技術網絡工具的網民,不再滿足于只接受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他們更愿意主動加入到采集、制作、傳播新聞的過程中來。以往純粹的社交娛樂網站Facebook和MSN個人空間等,也為博客、共享信息等個性化“新聞傳播”提供了新的平臺。
在報道突發事件上,傳統媒體遭遇來自“草根媒體”的挑戰已不是第一次。
去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震中慘狀,最早也是被網民拍攝上傳到共享網站上的。除此之外,許多親歷地震的博客作者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博客空間不斷更新各自的見聞,形成巨大影響力。
“草根媒體”已逐漸打破國界和文化差異,指向自由、無障礙的信息溝通。最新風行全球的英文網站Twitter,竟然也出現了大量有關中央電視臺火災的英文消息。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環境新聞傳播中心副主任大衛·普爾森在給新華社記者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稱,他對傳統媒體利用Twitter等新方式增強新聞信息采集能力頗感興趣。
他說:“從Twitter等互動網站上,傳統媒體往往會發現許多有意思的新聞線索,追蹤下去,多半能有收獲。”
網絡傳播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閔大洪說:“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一人一媒體’‘所有人向所有人傳播’的局面得以實現。‘草根媒體’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包容性、平等性和參與性。”
不過他也指出,“草根媒體”在新聞傳播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完整、不平衡、不客觀,甚至出現誤報和失實。“因此,‘草根媒體’并不能代替傳統大眾媒體,‘草根記者’也并不能代替專業新聞工作者。”他說。
借助互聯網傳播平臺日益發揮影響力的“草根媒體”,已成為當代傳播格局中不可忽視的新力量,并成為傳統媒體密切關注的對象。
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正著手大力發展多媒體手段,尤其是視頻報道。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試圖從平面媒體轉型為立體媒體。中央電視臺將拓展網絡電視。
閔大洪說:“在高度數字化的今天,傳統媒體的戰略應是根據傳播格局和媒介市場此消彼長的變化,發揮各自優勢,針對不同終端、不同用戶,多次生成數字內容產品,以獲得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記者苗苗 俞錚)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