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兩家報紙的評論版文章中,都談到小林浩拒絕商業廣告的事情。
《中國青年報》的乾羽《每個“小林浩”都應得到關愛》一文和《競報》的雷振岳《小林浩才是真英雄》一文,引用的新聞事實略有不同。乾文的事實轉引自2月1日《武漢晚報》:“隨便松點口、做點廣告,起碼也有幾百萬了。但我們不會拿抗震救災小英雄的名頭賣錢!”記者在四川采訪時遇到林浩一家,林浩父親林大坤吐露心聲。雷文引用的材料這樣說:“我們不會拿抗震救災小英雄的名頭賣錢!”記者在采訪林浩一家時,林浩說,有廠家托人找他洽談,愿意給林浩50萬元代言費,被他拒絕。無論是根據一個記者的經驗,還是作為一個讀者的體會,我都覺得“我們不會拿抗震救災小英雄的名頭賣錢”這句話應當出自林浩之父林大坤,而不會是小林浩的童子自道。雷文把這番豪言壯語放在小林浩頭上,無非是為了彰顯小林浩的道德情操何其高大。其實,我以為:小林浩是否做廣告,恐怕還是他父親說了算數的。
乾文與雷文的觀點基本一致,各有值得商榷之處。雷文說:“坦然走過名利場的小林浩,珍惜羽毛的小林浩,才是社會最需要的英雄。”乾文說:“在他(林大坤)的眼中,抗震救災小英雄的稱號不是一張名片,不是一種資本,而是一種榮譽和驕傲,所以他不允許這個稱號染上商業氣息,即使在經濟頗為拮據時,也毅然地回絕了誘人的物質吸引。對這樣的父子,除了尊重和敬佩,難有其他詞語來表達。”當代社會,林氏父子是否愿意拍商業廣告,完全是一種個人選擇,我們毋庸置贊詞或貶語。我們如果一定要關心的話,也只是廣告內容是否真實,產品是否適合小林浩這樣年紀的兒童代言。拍廣告、做代言并收取合理的勞動報酬,就像從事其他任何正當的工作一樣,并不存在“拿抗震救災小英雄的名頭賣錢”或“允許這個稱號染上商業氣息”的問題。相反,倘若小林浩代言的產品質量可靠,受到全國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并由此拉動內需,或許還可以成為“消費愛國小英雄”,又多了一個英雄稱號。
乾文提出一個建議:“小林浩其實就是災區孩子的代表,他的確具有廣泛的知名度,但他仍然還是災區孩子。因此,與其邀請小林浩拍攝商業廣告,不如將相應的資金轉化為對災區的關愛更具示范意義。一方面,有限的資金會最大化地發揮其價值;另一方面,人們可以通過公益行為看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顯然,這種道德層面的外部效果,是一個廣告無法實現的。”作者看來真是從未“染上商業氣息”,連基本的經濟常識都不懂。拍廣告的錢與做公益事業是兩筆錢,一個是攤入企業成本,一個是出自商業利潤。它們之間當然可以轉化,但不是作者所說的直接轉化。它必須通過廣告促銷產品獲取商業利潤后,才有可能將一部分轉化為公益用途。我們不可能想象,蓋茨不辦微軟,就能有幾百億美元從事慈善事業。我倒是建議,小林浩可以通過拍廣告——“起碼也有幾百萬了”——由老林幫助他打理,把這個錢賺來為災區孩子建立一個基金會。(蘇文洋)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