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塵封的往事,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血與火的廝殺。他們,曾經為民族尊嚴、為父老鄉親不被蹂躪而流血的中國軍人,卻不幸被日軍俘虜送往異鄉當勞役。
60年滄海桑田,當新春來臨之際,陽光打在孩子們幸福的臉上。可曾想過,在南太平洋的島國上,一座座面朝祖國安葬的無人墓,他們的名字也曾是八百壯士、新四軍?
近日一位網友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抗日壯士遺骨在海外無人問》一帖,又一次打開了那段塵封的往事。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引來百萬網友跟帖盼英雄回家。目前在搜狐論壇的牽頭下,成立了10人籌備組,八百壯士僅存的3位老人均已簽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長、淞滬抗戰紀念館長等專家紛紛聲援。記者昨天獲悉,春節過后,一個自發組成的20人小組即將赴巴布亞新幾內亞,接英雄遺骸回家。
“天竺道”是北京一家公司的普通白領,去年12月23日,他上網時看到一篇新聞報道,稱一名前澳大利亞飛行員在執行任務時,意外發現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密林中有幾座刻著中文與中國軍隊標志的墓碑和墓地,其中就包括了當時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中國緬甸遠征軍和新四軍等抗戰英雄的墓碑。
這讓“天竺道”心緒難平,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他在搜狐社區上發帖《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抗日壯士遺骨在海外無人問》。在帖子里呼吁對在海外中國將士的骸骨予以收回及妥善安置,“讓抗日英雄回國,讓他們接受應該得到的禮遇。”
沒想到,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強烈反響,短短半個月,就引來了百萬瀏覽量,許多網友紛紛聲援,希望接英雄遺骸回家。
記者了解到,目前,由搜狐社區牽頭,包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建成、淞滬抗戰紀念館館長沈建中等眾多專家的籌備組形成。新年一過,一個20人的小組將奔赴巴布亞新幾內亞,與當地華僑一起,為英雄們舉行一個隆重的遷葬儀式并接回國安葬。
據記者了解,當年保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如今僅存3人:重慶的楊養正,北京的王文川,還有上海93歲的郭興發。為了獲得他們的簽名,經網友一番搜索之后,悉數找到了這3位老人并拿到了他們“支持八百壯士海外遺骨回歸祖國”的簽名。
答疑【問題一】
抗戰老兵為何葬于異國
“這些勞工許多都是戰爭中被俘的將士。”沈建中告訴記者,四行倉庫一役后,八百壯士(號稱800人,實際人數只有452人)幸存的 400余人集體退守租界,被英軍軟禁達3年多,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孤軍”成了日軍戰俘。除了一部分中途逃脫以外,其余被帶往南洋、安徽蕪湖等地做苦力。 “除了‘八百壯士’,還有新四軍、普通百姓等在二戰時被送往日本本土、南洋等日軍占領地。由于年代久遠,資料散失,具體有多少二戰老兵被俘至海外當勞工無法統計。由于水土不服,受非人的勞役,很多人客死異鄉。”
【問題二】
墓碑如何被發現
“天竺道”告訴記者,這片墓地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前首府拉布爾(Rabaul)附近,一位前澳大利亞飛行員在執行任務時,意外發現密林中有幾座刻著中文與中國軍隊標志的墓碑和墓地。一位當地華僑知道后,雇請叢林土著人帶路,費盡周折后,在一處荒坡蔓草叢間找到了3座中國軍人墓碑。其中,有兩座可辨識碑文,分別是原陸軍67師200團的上尉吳坤、原陸軍新30師上士孔憲章,另一座破壞嚴重難以辨識,但死亡時間都是1945年。他們都是抗戰期間被日軍送到當地當勞工的。
【問題三】
墓碑究竟由誰修建
沈館長介紹,海外遺骸的埋葬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由當地人掩埋,因為尸體裸露在外影響生活,另一種情況是由當時一起抓去的難友掩埋。后一種情況可能是多數,立碑的時間多在抗戰結束后。
有媒體報道,據當年擔任戰俘營譯員的華僑張榮煦回憶,回國前,曾與當地僑界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合作修建一座公墓,安葬259位官兵遺骸。但十幾年后,墓園失修荒廢,被夷為平地。
【問題四】
籌備組將做哪些準備工作
據了解,目前籌備組主要以壯大聲勢為主,征集尚在人世的八百壯士的聲援和十萬網友的簽名即是其中一項,另外在搜狐論壇的幫助下,召集熱衷此事的社會名流已全面鋪開,包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淞滬抗戰紀念館館長沈建中等均已參與此事。“我們還在積極聯系澳洲的朋友,收集埋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海外其他地方的中國軍人的資料,弄清具體數量、部隊番號、是否有后人等。”“天竺道”告訴記者,將從報名的200多位網友中篩選20人,春節后即動身前往當地,巴布亞新幾內亞火山活動頻繁,為人身安全考慮,也會考慮惡補一些相關知識。
核心專訪
老英雄緊握雙拳敘往事動情落淚
前天,記者和晉元中學的師生們一起,來到了位于寶山區海濱二村的郭興發老人的家。
“難忘啊。”老人低垂著頭,無聲的眼淚落滿衣襟,他輕輕拭去,60年前的往事重現。
1937年,郭興發21歲,524團一營一排一班的機槍手,八百壯士中的一員。戰斗打響后,郭興發整整四天四夜,在四行倉庫1、3、4 樓間來回奔走,哪里需要機槍手就上哪去。戰友搬來一箱又一箱的子彈,他只顧不停地上膛、瞄準、射擊。敵人的子彈從耳邊嗖嗖地飛過去。堅守4天后,八百壯士撤退到英國租界,被英軍軟禁了3年多。
1941年,日軍押著他們去杭州做苦役,當時日本兵把當地所有農戶都趕走了,占領屋子,讓被俘虜的軍人養起了馬。如果馬跑了,他們就用皮鞭抽得他們皮開肉綻。每天除了喝兩次野菜湯,再沒有別的。
幾個月后,再也熬不住了,他和戰友們下決心逃跑,趁白天放馬的機會察看地形,選定逃跑路線,挑了一個晚上,日本兵都睡熟了,他們80多個戰士一塊兒逃了出來。走了兩三天才回到上海。郭興發逃回來后一直隱姓埋名,與戰友也失去了聯系,成了吳淞肉類加工廠的普通工人直至退休。
“我父親非常想念戰友,每當提起當年的事,他總會一個人哭,聽說有‘支持八百壯士海外遺骨回歸祖國’這樣一個活動,他非常高興,艱難地提筆簽了名。”郭興發的兒子說。
“爺爺,祝你新年快樂。”不大的房間內,被孩子們一張張笑臉填滿,晉元中學的教導處主任丁老師半彎著腰,湊在郭興發的耳邊大聲說,我們的學生,開學第一課,就是講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歷史,講述我們校名的由來。今天是特地來看老人的,我和學生們,都希望英雄回家。瞿艷花 實習生 魯易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