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25P4T8D1506704F107DT20081229125423.jpg)
這就是兩條肇事的鳡魚。
在南京市八卦洲搞水產養殖的市民胡益道,怎么也不知道,5年來魚塘內神秘失蹤的兩萬尾魚苗,作案兇手不是別人,竟是暗藏在自家魚塘內兩條長1米多,各60多斤重的鱤魚。
5年丟了兩萬尾魚苗
南京市民胡益道5年前來到長江中一個小島八卦洲,在二橋北側下面投資承包30畝水面,搞水產養殖,由于水場臨近長江邊,老胡干脆搞起旅游開發,將魚塘改成垂釣中心。吸引城里人來這里休閑。2003年開始,胡某便投放了一萬多尾魚苗。到了第二年胡某又放了一萬尾鯽魚苗,供游客垂釣,可是時間不長,有垂釣者反映,魚塘里的魚太少,不好釣。這下讓胡某納悶,兩年不到,魚塘內已放了二萬多尾鯽魚,可實際釣上來有記錄的不到1萬尾。那另1萬尾鯽魚哪里去了呢?第三年,老胡又一次往魚塘里投放了一萬尾鯽魚后,擔心魚塘里的魚苗被人偷盜,便開始對魚塘周邊設置了警戒線,并增加夜間魚塘巡邏保安人員。可到了第四年,來垂釣的市民還是反映,魚塘魚太少,難釣,有的老客干脆漸漸就不來了。
這一下,讓老胡意識到魚塘里有鬼,老胡決定明查暗訪,除了白天到魚塘轉轉外,經常深更半夜突擊查崗,可兩個月跟蹤下來,老胡也沒有發現異常情況。難道真有“水怪”?
搞水產的朋友指點迷津
12月25日圣誕節這天,老胡的一個搞水產養殖的技術員朋友來拜訪,飯桌上,老胡無意間說起魚塘鬧“水怪”的事。這位朋友聽完老胡的敘述后,忙問:“這五年來,你魚塘干涸過沒有?”“沒有!”“那用魚網捕撈過沒有?”“也沒有!”“魚塘的保安可靠嗎?”“應該可靠,都是老家來的親戚當保安。”“那你魚塘的水跟長江通不通?”“不通,有時魚塘水位下降了就用水泵從長江里抽點水補充。”對答到這里,老胡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在承包水面后不久,那年長江發大水,那時魚塘田埂較低,有天晚上,江水曾溢漫到魚塘里。當夜,他還請當地村民連夜將魚塘田埂加高呢。“會不會是長江里的魚跟江水混進了魚塘?”“有可能,你趕快找人用網打撈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昨天上午,老胡請來漁民用魚網對5年來從未捕撈的魚塘進行捕撈。魚網撒下去不到兩分鐘,就從水面上傳來嘩啦啦的水浪。岸上人一看,只見水中的魚網被水下白色物體咬住了,大家一起拉網,網下掀起層層的水花,兩條漁船迅速合并,幾名漁民聯手協力,用了半個小時,才將魚網拽住。這時,兩條一米多長的大魚一番折騰后耗盡了力氣,全身纏著魚網,露出了發白的肚皮。
兇手是兩條1米多長的鳡魚
“乖乖隆地冬,這么大的家伙,挺能折騰的!”幾個漁民找來尼龍繩將魚嘴拴住,慢慢將其拉上來,岸上的老胡看到這兩條大長家伙,才恍然大悟。漁民告訴老胡,這兩條1米多長、各重六十多斤的大魚叫鳡魚。它是淡水養殖業的害魚,但肉質鮮嫩,天然產量高,為大型上等魚類,分布于各大江中。鳡魚長到20斤時,每天要吃3斤左右魚苗,到了60斤以上,食量便大漲。
聽說魚塘里捕撈到專吃魚苗的鳡魚。垂釣場的保安和員工紛紛跑過來看稀奇,專門食魚的“兇手”找到了,這下他們的心情大為舒展,胡老板也特別高興,他說:“這5年來,魚塘里被這兩個大家伙吃掉的魚苗有兩萬尾,損失8萬多元。今天,兇手找到了,了卻了大家一樁心事,也解開一個謎團,就把這兩條鳡魚宰殺,犒勞犒勞大家。”開心的漁民們紛紛掏出手機與大鳡魚合影拍照。細心的廚師還把鳡魚肚內60厘米長藕狀的魚泡拍了照。 葉方龍 范曉林 文/攝
鏈接>>>
鳡魚俗稱“水老虎”
鳡魚俗稱黃鉆、竿魚、水老虎。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層。游泳力極強,性兇猛,行動敏捷,常襲擊和追捕其它魚類,一旦受其追擊就難有逃脫者,屬典型的掠食性魚類。鳡魚分布甚廣,我國自北至南的平原地區各水系皆產此魚。其天然產量高,為江河、湖泊中的大型經濟魚類之一。但因大量吞食其它經濟魚類,又被視為養殖業中的“害魚”之首。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