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
連日來,感動的熱淚涌動羊城。
“保安兄弟詹斌,我們永遠懷念你!”網友們自發在網上設立靈堂,祭拜詹斌。
一位60多歲的婆婆來到廣州梅花街派出所,遞上了800元,她說看了報紙后很感動:“他是個好人,一定要表示一下心意!”
南方報業保安部50多名員工圍坐在一起,回憶英雄同行在過去幾年工作和生活中的點滴事跡,大家說:一定學習詹斌,當個好保安!
英雄時刻定格于10月29日13時30分:來不及換上保安服的詹斌,在搶匪瘋狂行劫之時,奮勇地穿過馬路追捕,不幸被車撞倒,后又遭一輛貨車碾壓,英勇殉職,30歲的生命戛然而止。在此之前的3年多時間里,他親手抓捕了16名歹徒。
為什么會有如潮的感動?為什么我們心中會有深深的觸動?讓我們輕輕擦拭詹斌的血跡,尋找感動之余的啟示……
英勇詹斌觸動人們:
保安群體亟需得到關注關心
網上如潮的留言,最多的一句是,“兄弟我送你一程,向你致敬!”無數的讀者給我們打來電話,對他的不幸殉職表示痛惜。
從公眾的反響看,詹斌的死觸動了人們心靈的最柔軟處:我們,忽略了一個真實的存在。他們站在城市的某一個角落,我們每天匆匆經過,也許會看上幾眼,也許還會說上幾句話。但捫心自問:我們真正關心過他們嗎?他們有哪些快樂與憂傷……
但恰恰是這樣的一群人,時刻捍衛著都市的平安,守護著和諧與安寧。
24年前,深圳蛇口的大街上、酒店里和銀行門口,出現了這樣一群人:身著警察式的制服,大蓋帽、武裝帶。他們隸屬于我國第一家保安服務公司———蛇口保安服務公司。第一批保安的出現,標志著中國保安服務業的誕生。
保安人員大多來自貧窮的農村,家境并不寬裕;他們的工資待遇很低,卻要承擔繁重而危險的工作任務。詹斌2005年來到保安隊,此前一直在湛江老家務農,平時自己煮飯吃,生活非常簡單儉樸。
終身大事也是令他們最頭疼的一件事。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保安都選擇回老家農村找尋自己的“另一半”,然后結婚生子。詹斌有幸找到了愛情,妻子還有了8個月的身孕,他本來準備下個月請假回湛江,伴妻子生產。
如今,由退伍軍人、離鄉農民、下崗工人等組成的保安隊伍,在廣東已達60萬人。一名熟悉保安行業的人對記者說:“保安責任不輕,待遇不高,經常面臨著危險和犧牲,他們亟需得到關注和進一步的關心。”
英勇詹斌喚醒人們:
給保安應有的理解尊重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某大學的黃老師說,詹斌的可貴之處,是他面對滾滾車流的危險,沒有過多的思考與權衡,義無反顧地追了出去。這正是保安人員崇高的責任心和正義感。
可又有多少人理解“詹斌們”的心理負擔呢?
人們都知道,社會的安寧需要保安,可人們又經常忽視他們,甚至將怨氣撒在他們身上;保安在行使職責時,少數人不理解他們,甚至有人在背后辱罵他們。
詹斌也曾經受不解的責難。一次,在追擒一名搶手機的搶匪時,由于搶匪經驗老到,七拐八拐就消失在馬路對面,他氣喘吁吁、無可奈何地在路邊停下,事后卻招來事主的一陣責罵。
目擊者陳先生說:“我們的城市需要更多詹斌這樣的保安。這件事也提醒我們,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保安,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感受,給予他們應有的理解和尊重。”
在搶匪行劫之時,“詹斌們”用行動告訴我們什么叫“向冷漠說‘不’”、“向罪惡說‘不’”。同樣,對于保安,我們也要向冷漠說“不”,不要漠視他們的存在,要用微笑和理解,來回報他們的辛勤工作。
英勇詹斌告訴人們:
共建共享和諧任重道遠
詹斌的熱血,促使人們對保安這個群體進行平等地“再發現”。畢竟,人們對他們誤解客觀存在。
毋庸諱言,保安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但是,這無法抹殺大多數保安忍辱負重、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光輝。
報紙上不時刊登保安毆打業主的新聞,也有保安打死人的案例。這些不僅說明少數保安的自身修養與職業操守仍有不足,也說明在保安和群眾的相處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在一些小區業主和保安的矛盾中,存在業主以勢壓人、出口傷人的情況,年輕保安血氣方剛、怨氣難咽,才釀成糾紛。一位廣州市民說:“對保安來說,保護群眾是他們的職責;對群眾來說,保安是我們家園的守護者。如果缺少他們,我們怎能安心地在外面打拼?因此,存包容之心,和諧相處,方有和諧家園。”社會綜合治理,說到底,就是警察、保安和群眾共同織好一張預防和打擊的網,只有同心協力,方能促進小區乃至整個社會的平安和諧。
多年來,保安作為公安機關的得力助手,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保安隊伍的管理部門,公安機關擔負著管理上的責任,擔負著全面提高保安人員素質的重任。實行保安人員崗位資格證書制度和考試申報制度,大力加強保安人員培訓工作,無疑是大有必要的。
詹斌不幸犧牲后,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廳長梁偉發高度關注,他專門派人對詹斌家屬表示慰問,廣州市和越秀區有關部門向詹斌的家屬送去了60多萬元的慰問金,許多素不相識的群眾為詹斌的家屬捐款。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成為廣東各界群眾的共識。
目前,廣東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保安人員工資、醫療、勞動保險和傷殘撫恤等制度。群眾普遍認為,不少保安都是家中的頂梁柱,只有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才能更有利于保安隊伍的穩定和發展,有利于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本報記者戎明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