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和順縣位于太行山巔,屬于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縣。當地煤炭儲藏豐富,從這里拉一車煤出省,要經過兩道由同一家公司設立的關卡。第一道是位于松煙鎮的“和順縣松煙煤焦銷售站”,被當地人稱作“松煙卡”。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就在這處不起眼的驗票卡中,竟包含著一項巨大的資金來源。
雙向合同中的差價
“過松煙卡,要有‘煤炭提貨單''(下稱提貨單)。”10月19日,和順縣某煤炭企業負責人透露,要拿到“提貨單”,需要先與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有限公司(原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晉中分公司和順縣公司(下稱“縣煤運公司”)簽訂一份合同。
“比如河北一個客戶要買我的煤。客戶打款給我,我發貨過去,這就可以了吧?但是,這樣的話,車是過不了松煙卡的,因為你沒有‘提貨單''。”
該負責人說,談好交易后,要讓用煤客戶趕到和順縣,雙方一起去縣煤運公司,由該企業與縣煤運公司簽一份合同,縣煤運公司與用煤客戶再簽一份合同。同時簽了這兩份合同,該企業才能領到“提貨單”。
據了解,“提貨單”一本25份,每份5聯,每輛車通過松煙卡需要一份5聯除存根外的3聯。與煤運公司簽合同后,就可以按平均每車可載30噸煤等標準,領取相當于交易總量的“提貨單”。
9月5日,該負責人管理的這家煤炭企業所簽的一份合同中,交易數量是5000噸。在該煤炭企業和縣煤運公司簽的“煤炭采購合同”上,出賣人是該企業,收貨人是縣煤運公司,其中“含增值稅基價”一項為425元/噸。在縣煤運公司和客戶簽的另一份格式相同的合同上,出賣人為縣煤運公司,收貨人是用煤客戶,其中“含增值稅基價”一項是450元/噸。合同中的“含增值稅基價”就是交易煤價。
在這份雙向合同間,出現25元的差價。上述合同交易數量是5000噸,這項差價總額是12.5萬元。
該負責人說,12.5萬元就是這批煤通過松煙卡的代價,也就是“提貨單”的“價錢”。從今年1月到10月,該企業共通過公路外運煤炭大約30萬噸,都按每噸25元的差價計算,為過這道卡,該企業已付出700多萬元。
10月19日,記者在和順縣又采訪了多位煤炭企業負責人,他們均承認差價的存在,并紛紛表示出抵觸情緒,但為拿到“提貨單”,又不得不這樣做,而且多數人不清楚縣煤運公司這種做法的依據是什么。
調查中記者發現,對于不同的煤企,雙向合同中的差價并不相同。據接受記者采訪的幾家煤企負責人透露,這一差價一般在10元至30元之間。一家年產量在10萬噸左右的小煤企,最近一年多來,這部分差價已累計達200多萬元,該企業負責人表示,這個數字占企業利潤中相當大的一部分。”
在接受采訪的煤企中,鳳臺一緣煤業有限公司享受的差價較低,為12元左右。
“這是我吵架吵來的”,該公司董事長陳來貴說。陳來貴是縣人大代表,在兩個月前的一次會議中,他當著縣領導的面,指責縣煤運公司的做法違背市場規律,隨意攫取煤炭生產企業的利潤,增加了用煤客戶的成本。
據陳來貴說,這次“吵架”后,縣煤運公司主動找到他,表示可以每噸12元的“優惠價拿到提貨單”。
得到“優惠”的陳來貴并未因此而高興,他透露已經準備材料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12元也不合理,1分錢都不該收”。陳來貴說,他得到的“優惠”恰恰能證明這種收費的不合理。
差價中的差價
那么,在雙向合同之間制造差價,縣煤運公司的依據又是什么呢?10月20日,記者來到縣煤運公司,負責接待的一名工作人員稱公司總經理樊瑞豐正在外地調研,近日不能回來,副總經理郜利宏接受了采訪。
對于強制當地煤炭企業必須經過縣煤運公司才能進行交易的做法,郜利宏稱其依據是山西省政府2007年94次常務會議,和山西省經濟委員會2008年314號文件,收取差價的標準是山西省物價局2007年252號文件。
經記者查閱,山西省經濟委員會2008年314號文件是《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煤炭運銷宏觀調控的通知》。這份“通知”的印發時間是2008年6月19日。通知說,為抑制和打擊無序經營、哄抬煤價、現金交易、偷漏稅費、超能力生產等不法行為,進一步加強對地方煤炭公路銷售的管理,決定在全省范圍對除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和中外合資煤礦以外的其他煤礦通過公路出省銷售的煤炭實施雙向合同、統一經銷政策,統一由省煤炭運銷集團公司及所屬市、縣公司與省外用戶和煤礦分別簽訂公路煤炭購銷合同,凡未與煤炭運銷集團公司及所屬市、縣公司簽訂購銷合同的煤炭,不得通過公路出省銷售。
不過有和順縣政府官員認為,這份通知出臺時間,是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奧運會開幕前,這段時間正是我國電煤最緊張的時期,這是特殊時期的政策。
此外,我國《煤炭法》明確規定,“煤炭經營應當減少中間環節和取消不合理的中間環節,提倡有條件的煤礦企業直銷”,“禁止行政機關違反國家規定擅自設立煤炭供應的中間環節和額外加收費用”。
而山西省2007年94次常務會議于2007年年初舉行。據透露,這次會議認為,山西省煤運公司隨著政策調整、職能轉變和市場變化,沿襲多年的傳統企業制度和運行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發展需要,亟待改制重組。其主題是要讓煤運公司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而非鼓勵企業去收費。
其所稱的“差價依據”———山西省物價局2007年252號文件,是一份《關于整頓和規范全省煤炭運銷系統收費的通知》。通知說,全省煤運系統整頓和規范后的收費政策中,繼續執行的收費項目和標準為:對鐵路運輸和公路外運煤炭收取2.5%的運銷服務費;通過公路運輸的煤炭代銷費用,地方煤炭運銷企業向煤礦收取1.5%的管理費。
通知說,運銷服務費和代銷管理費政策延續到2009年8月底。
然而,即使按這個標準計算,所收費用與實際中的差價也有不小的出入。如前述合同中,煤炭企業與縣煤運公司的約定煤價是425元/噸,縣煤運公司與用煤客戶的約定煤價為450元/噸,差價為25元,以兩者中較高的450元為基數,以4%的比例計算,只有18元,與整個差價仍有7元屬于“無依據部分”。
那么,這些差價的總額,以及差價中的“無依據部分”,縣煤運公司收取后如何分配?郜利宏表示一部分會上交上級單位省煤運公司晉中市分公司,還會給縣里一部分,但具體如何分配,比例是什么,依據什么,他也“不清楚”。
郜利宏說,煤運公司屬于企業而非政府機構,本身并沒有權力干涉其他企業間的交易,這一做法是政府有關部門委托煤運公司來執行的。
就此事,和順縣分管煤炭的副縣長韓祥書只簡單對記者表示煤運公司是執行省里的政策,縣里沒法管。
基金后的基金
至于“松煙卡”的設立,郜利宏表示,設立這個卡有省政府的批文,但“目前手邊找不到”。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山西省政府設立44個出省站,用于查驗煤炭企業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已繳證明。在煤炭從和順縣運出山西省的兩道卡中,第一道松煙卡并不在其中,第二道董平溝則是這44個出省站之一。
10月19日,記者在董平溝出省站看到,每輛載煤車通過時,都要將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已繳證明交付查驗。
郜利宏說,之所以縣煤運公司不是直接在簽合同的時候發放“調運單”,而是先發放“提貨單”,然后在松煙卡換取“調運單”,是“票據管理的需要”,因為“調運單”在全省都可以通行,而持縣煤運公司的“提貨單”,只能走松煙卡,從董平溝出省。
記者了解到,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是一項由山西省政府上報,并獲得財政部批復同意的收費項目,從2007年3月10日開始執行。這項基金由各地地稅部門收取,并委托省煤炭運銷總公司管理的出省口煤焦管理站進行查驗補征。
根據2007年3月10日《財政部關于批復<山西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的函》,可持續發展基金開始收取的同時,此前山西多年收取的“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設基金”同時廢止。
據業內人士分析,可持續發展基金的數額、意義與能源基金接近,“對煤炭企業來說,只是換了一種說法”。但對于山西省煤運公司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多年來,能源基地建設基金是由煤運公司收取,而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是由地稅部門收取,煤運公司只是受委托在出省口協助查驗工作。對于人員數量多、日常開支龐大的各級煤運公司,他們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
黑市里的“提貨單”
在和順縣,除煤炭企業外,還有一些擁有貨車的個體,從和順縣煤炭企業購入煤炭,運至外省銷售。對于這些人,“提貨單”一般需要在“黑市”購買。一位要求記者隱去姓名、長年做此生意的知情者透露,“提貨單”的價錢,在“黑市”上貴得多,目前在40元到50元左右,每運一噸煤出省,在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提貨卡”上,一共要付出八九十元的代價,而運一噸煤他只能賺10多元利潤,“都給別人拿走了”。
據了解,和順縣煤炭年產量大約在500萬噸,其中經過鐵路運輸的大約為100萬噸。由于本地用煤量不大,每年大部分煤都是通過公路運到外省。據縣政府一位領導透露,通過在縣煤運公司簽合同的交易數量只有200多萬噸。這意味著,剩余數量的煤炭出省,都是通過“黑市”買來的“提貨單”運出和順縣的。按提貨單每噸40元估算,這中間涉及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資金。
那么,在“黑市”上賣“提貨單”的又是些什么人呢?這位知情者告訴記者,雖然和一些賣家非常熟悉,但具體身份和“提貨單”的來源,對方一般不說。作為一種“行規”,買家一般也不問。
對此,郜利宏表示,公司已委托公安機關進行調查。然而,“提貨單”只有一個發放單位,就是縣煤運公司,為什么會流入黑市?郜利宏也不清楚。
幾經周折,記者聯系到一位縣煤運公司的領導,據他透露,一般人是不可能直接從縣煤運公司拿到“提貨單”的。
目前,縣煤運公司無法就“差價中超出4%的部分”給出任何政策依據,更沒有人能說清每年“黑市”上賣的“提貨單”涉及多少資金,這些資金最后都去了哪兒。
但普遍的觀點是,縣煤運公司是縣里最有錢的單位。記者調查發現,縣煤運公司僅以公司名義注冊的小轎車就有近40輛,這還不算以個人名義入戶,以及在北京等省市掛牌買的車。而整個和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加起來,總共也只有20多輛車。
此外,在和順縣中心街頭,一棟漂亮的辦公樓拔地而起。記者看到,這棟被當地人稱為“國家級貧困縣里最豪華的辦公樓”外,已嵌入了“煤炭交易大廈”的牌子,是縣煤運公司投資興建的。據內部人士透露,這棟大樓造價至少上千萬元。
和順縣一位政府官員介紹,縣煤運公司每年都會以“贊助、自愿捐助”的形式給縣里一些錢,每年的數額不同,但都有相關手續。據他透露,2007年“贊助、自愿捐助”的資金有數百萬元。
業內人士:中間環節已失去意義
10月20日下午,和順縣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召開了一次會議,其中一個議題就是關于縣煤運公司在“煤炭交易大廈”里開辦交易大廳的討論。據參會人員透露,這個交易大廳,可能是準備作為煤炭企業和用煤客戶通過縣煤運公司簽訂雙向合同的場地。會議中出現了爭議,其中支持的一方所持的依據,即是上述山西省經濟委員會2008年314號文件。反對的一方認為,這只是一個臨時性文件,并非長期規定,不能作為政策依據。
業內人士認為,10多年前,當時山西煤炭企業的銷售渠道還不暢通,設立省煤炭運銷總公司,確實起到積極作用。運銷公司在各縣組織的車隊很龐大,從各個煤礦調煤,然后統一找客戶銷售,對產業扶助作用明顯。
后來,煤炭市場開始紅火,煤礦和電廠等用煤客戶可以直接洽談交易后,這一中間環節就失去了意義,山西各地運銷公司逐漸不再從事實際經營服務。“雖然他們對煤礦企業已經沒有經營上的幫助,但仍然以各種方式收費。”
目前,在和順縣,因為這種強制性中間環節,煤炭企業與縣煤運公司的對抗情緒日趨明顯。盡管因為“縣里情況復雜”,他們中大多不敢讓自己的真實姓名見于報端,但面對記者,他們都愿吐出積累多年的苦水。
“我們早就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了,而且我們也根本不缺客戶,這個環節是歷史的倒退。”
“直接跟客戶交易,煤款能很快回到我們的賬上,可以重新投入使用。多了這個環節后,資金回流需要很長時間,給生產造成很大困難。”
鳳臺一緣煤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來貴說,在他與縣煤運公司為差價爭執時,對方的理由總是“為了保護地方經濟”。可是,當市場需求強烈,一噸煤企業明明可以賣500元時,卻非得跟煤運公司簽合同,賣400元,這等于減少了地方的稅收,“這是保護地方經濟還是打擊地方經濟?”在市場需求萎縮時,一噸煤的利潤本來只有幾十元,刨去這種中間費用,利潤所剩無幾,“這是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還是打擊了企業積極性?”
陳來貴說,目前國家對煤炭生產行業的安全管理高度重視,其實企業更重視,因為一點小事故,就可能讓多年的經營毀于一旦。“中小企業提高安全等級本就受制于資金,增加這么個環節后,更是難上加難。”
據了解,鳳臺一緣煤業有限公司,一年付出的“提貨單”費用高達上千萬元,“稍微大點兒的礦,都得幾百萬元,這些錢,大家要是都能夠省下來用于提高煤礦的安全水平,不是更好嗎?” (王國強)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