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三日,西安一些漢服愛好者在大雁塔北廣場舉行祭月典禮,旨在重視民俗,提倡傳統回歸。圖為漢服祭月的現場。 中新社發 冽瑋 攝
九月十三日,西安一些漢服愛好者在大雁塔北廣場舉行祭月典禮,旨在重視民俗,提倡傳統回歸。圖為漢服祭月的現場。 中新社發 冽瑋 攝
|
九月十三日,西安一些漢服愛好者在大雁塔北廣場舉行祭月典禮,旨在重視民俗,提倡傳統回歸。圖為漢服祭月的現場。 中新社發 冽瑋 攝
九月十三日,西安一些漢服愛好者在大雁塔北廣場舉行祭月典禮,旨在重視民俗,提倡傳統回歸。圖為漢服祭月的現場。 中新社發 冽瑋 攝
|
中新社西安九月十三日電 題:西安漢服祭中秋 提倡民俗成時尚
中新社記者 冽瑋
在現代社會進入多元化的今天,日益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忽然發現,民間所流傳的一些非物質化遺產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傳統民俗也日漸衰微,難抵西風的入侵?上驳氖,中國民間始終有一股力量,在堅持倡導傳統民俗,且政府方面也越來越重視這個問題,已把清明節、中秋節等定為了國家法定節假日。
十三日晚間,西安的漢服愛好者三十多人在大雁塔北廣場舉行祭月典禮,旨在重視民俗,提倡傳統回歸。夜涼如水,月色如華,一群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交領右衽、寬袍大袖,一身典雅漢服,高扎發髻,進行著進位、上香、祭酒、讀祝、分胙的祭月典禮。
祭桌朝南而放,月餅、石榴、一只香鼎,輕煙裊裊升起,兩根紅燭點燃夜空。一位青年男子擔任贊禮,站立桌側,主祭、執事、參祭者各就其位。祭月開始,贊禮者大聲唱:“三上香”。執事星君遞上三支香,主祭把香在蠟燭上點燃,向月鞠躬,再將香插于香爐中。如此三次。之后是“三祭酒”,主祭將酒輕灑在席前地上,重復三次。
接下是讀祝環節!笆乐f物,惟天唯大,月之神明,惟斯有靈……”網名為“彩云追月”的女孩子朗聲誦讀,隨風傳送。
據了解。這些漢服愛好者半數為“八0后”,有保險經紀人、研究生、老師、職業經理人、會計等,年紀最大的四十多歲,最小的只有十五歲。每次舉辦活動,均在網上發起籌備。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張潔告訴中新社記者,雖然她是學理工的,但對國學特別感興趣,一聽到朋友說有中秋祭月活動,立即興沖沖報名參加。另一位從事保險的朱先生表示,他是西安最早穿漢服的人之一。此前,他分別定做了四套漢服,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款式和用途。
在西安博物苑供職的孫黎女士說,漢服影響中國歷史幾千年,他們這一群漢服愛好者,實際上是把復興漢服當作載體,更深層次的是要提倡回歸傳統,恢復民俗。他們把這個當做是一種信念,就像現在為什么那么多人不遺余力的復興國學一樣,都是報著一樣的信念去努力的。
此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胡先生認為,舉辦這一次漢服中秋祭月活動就是在提醒大家:時代在發展,但歷史不能淡薄,對文化的認可一定要嚴謹。舉辦活動來慶祝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件好事,可以督促那些有責任心的人查書,或者上網了解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也許有些人參加這種活動只是抱著娛樂的態度,但他們能在娛樂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也不失為樂事。。
一位圍觀的老者感慨道,現在中國傳統民俗的確消失得太快了,所幸有這樣的民俗倡導者,那些“八0”后、“九0”后才能夠完整延續對傳統文化的認可與傳承,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從而在記憶的深處打上中國元素的烙印。(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