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9時40分許,一名北京來滬無業(yè)人員突然持刀闖入上海閘北區(qū)一綜合辦公樓內,連續(xù)捅傷多名公安民警和一名保安,隨即被民警當場擒獲。經初步偵查,犯罪嫌疑人楊某,男,28歲,北京市人。當日上午,楊在辦公大樓便門外縱火后,捅傷一名保安,突然闖入樓內辦公場所,襲擊正在辦公的民警,共致9名民警受傷,其中5名民警送醫(yī)院搶救無效犧牲。據(jù)楊某交代,其對2007年10月因涉嫌偷盜自行車被閘北分局依法審查一事不滿,為報復公安民警,實施行兇犯罪行為。 中新社發(fā) 宣克炅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持刀闖入警局,導致六死五傷,楊佳襲警事件引發(fā)社會關注。面對令人震驚的慘案,部分公眾的反應卻耐人尋味,憐惜同情、冷漠相對的態(tài)度背后引發(fā)我們怎樣的思考?從馬加爵案到楊佳襲警事件,面對各種原因復雜的極端暴力行為,我們又該如何去理性分析看待?《新聞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歡迎收看《新聞1+1》。
最近一段時間,人們非常關注北京青年楊佳上海襲警案,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這個下個月就到28歲的北京青年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在上海會一連殺死六名警察。那么在這種不理解的聲音里面,我們也看到了居然有聲音在贊許楊佳的所作所為,甚至稱楊佳為義士。巖松你怎么看待這些人對楊佳的這種贊許?
白巖松(新聞觀察員):
我覺得“贊許”是要加引號的,楊佳犯罪了,但當我們看到有人評價楊佳為義士這種現(xiàn)象的時候,內心會犯嘀咕,的確我們自己也需要去反思,社會也需要去反思,怎么樣有一種更和諧的社會和我們的心靈世界。
主持人:
《新聞1+1》給您不一樣的解析,首先我們還是來關注楊佳這個人。
(播放短片)
解說:
7月14號,上海市檢察院第二分院對涉嫌散播上海襲警案內幕謠言的郟嘯寅批準逮捕,一時間,楊佳襲警案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獨闖上海公安局閘北分局,連刺11人,死亡6人,重傷5人。7月1號,北京青年楊佳用這樣極端的方式瞬間成為了全國媒體關注的新聞人物。
根據(jù)上海警方公布的案情,案發(fā)當天,楊佳一手持刀,一手持催淚瓦斯,在閘北分局底樓大廳、過道等不同處先后襲擊了一名保安和四名民警;隨后,楊佳從一樓竄入南側消防樓梯,爬上九樓,持刀向48歲交警徐維亞發(fā)動突然襲擊,徐維亞全身多處被刺倒地;楊佳又從消防梯竄至十樓,刺傷27歲交警王凌云;接著楊佳竄到十一樓,又對49歲民警李珂連刺數(shù)刀,李珂胸腹部受重創(chuàng),后因傷重不治身亡。就這樣,28歲的楊佳一人制造了這場驚天血案。
案發(fā)后,許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有多少深仇大恨,能讓他采取如此不計后果的殘忍手段。
據(jù)楊佳自己交待,他此次行兇是因為對去年10月因涉嫌偷盜自行車被閘北分局審查一事不滿,為報復公安民警而實施的。
上海市人民檢查院第二分院工作人員:
我們是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的工作人員,現(xiàn)在你仔細地看一看犯罪嫌疑人權利義務告知書。
解說:
7月2號下午,也就是楊佳襲警后的第二天,郟嘯寅在網絡上發(fā)表了題為《上海襲警事件內幕》的帖子,在帖子中,郟嘯寅稱楊佳因接受閘北公安分局民警盤查時遭毆打,致使其喪失生育能力而萌生報復襲警等內容,該文隨即被其他網站大量轉載,檢察院正是基于這樣的行為,對郟嘯寅進行了批捕。
關于楊佳一案還有一個現(xiàn)象特別值得注意,在網上,許多人對楊佳行兇殺人的行為多有同情,甚至還有部分網友在網上高呼楊佳為義士。面對這樣一場血腥的案件,部分公眾的情緒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主持人:
人們同情弱者這種情緒早已有之,但為什么對這件事兒上,因為楊佳畢竟殺了六個人,而且讓五個人重傷,為什么會有很多人去同情他,甚至稱他為義士?
白巖松:
你說回到具體這個事件本身的時候誰是弱者?他手持的是兇器,而被他刺死以及刺傷的人當時沒有任何的防備,而且恐怕手上也沒有任何的武器,從那一個角度來說他是強者。
但是我覺得這背后的因素非常復雜,恐怕不是一個理由就可以解釋得清的,可能既有一個長期以來大家會覺得警察有一些做法是不是應該改正的,因此大家可能會有一種情緒,這是一種,但是警察也在改變之中。
第二種可能是,好多人把這個時候具體警察的生命忽略不計了,而是把這些具體的生命幻化成了一種強力的機構,于是大家看到了一個個體在跟一個強力機構,跟警察機關這樣的博弈,而且局部的時候他還贏了,于是有了這種個體像“大俠”的感覺。
第三個,大家可能生活中也是因為這個工資沒漲,或者那個曾經遭受過審查,或者怎么樣,各自有各自的煩悶,因此拿這個事件在這一個局部的時間當成了一個出氣口。我覺得這些因素都有,但是這些因素既有,也不是一個可以在網絡,可以在生活空間里頭去發(fā)布,這個時候完全生命被忽略到了。我們剛剛經歷了一次讓所有人更加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一個生命遇險都有幾十人去一起進行救援這樣的一個大地震,為什么幾乎是在短短的時間之后又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對生命的漠視呢?那么那六個警察的生命呢?我覺得這個東西大家必須要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主持人:
但是當我們聽楊佳講述他為什么這么做,就是從他這個角度講述的時候,他到上海去玩兒,然后他租用自行車被警察給查扣了,認為他這是贓車,這件事情后來還楊佳清白了,但楊佳就認為你還我清白還不行,我一定要找個說法,他是這種殺人的動機。可能一些人同情楊佳,并且贊許楊佳這種說法,恐怕他們會聯(lián)想到在以前公安還有檢察機關一直在治理的刑訊逼供這樣的事實,但是這種聯(lián)想恐怕就像你剛才說的。
白巖松:
這些年每年的時候,我們幾乎在“兩會”、在平常的日子里都在采訪高法的、高檢的,我們非常清楚看到這些年來越來越樹立以人為本這樣的概念,過去的確曾經有過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而且在案例當中,即使在最近,也許也會看到局部的地區(qū),會有局部的警察更武斷的、更粗暴的使用警力這樣的一種事件,因此在大家的心里有個陰影,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恢復形象,建立一個全新的形象需要一個過程。
可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其實恰恰看到了一個遇刺警察的夫人寫的一篇博客,我相信好多人也看到了,開始還說這個博客是不是她自己寫的,后來經過證實是她自己寫的,我們現(xiàn)在在PPT里也能看到這樣的一個,我就不復原具體的局部,但這里有幾句話讓我的印象非常深。
首先她說,當看到了很多視嫌犯的兇殘視而不見,反而質疑警察無能的行為等等,她作為一個遇難警察的妻子感到非常的傷心和憤怒,她說這是讓我再次迎來了致命的打擊。接著她還做了一個解釋,當時她的丈夫是在11樓里,11樓除了他丈夫的辦公室和一個機房再沒有其他的人,你說他會有什么防備嗎?那個機房里的聲音非常大,還有兩名同事是聽不到外界的聲音的。他的丈夫一米八六,非常健壯,曾經一個人跟多名歹徒搏斗還是贏家,可見如果要是他恢復一個我是警察,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當中的時候,也許楊佳即使有兇器,也可能不能置這個警察于死地,但是沒有任何的防備,刺進去了,而且經過了一番搏斗。后來他妻子在博客里還說,可能正是因為我丈夫和他的這種搏斗延緩了時間,使他不能再往更高的樓層去再傷害其他警察。
可是還是回到這一個夫人說的,我再次感受到了致命的打擊,是啊,這是生命啊。為什么在六個生命的面前,居然有了對楊佳贊美這樣的語言,我覺得這一塊的確值得我們反思,樹立每一個公眾內心擁有一種生命的尊嚴、生命的意識和對生命的這樣一種憐憫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主持人:
你說的很重要,但問題是這是誰先誰后的問題,比如說很多人在分析楊佳為什么會這么做。因為我們現(xiàn)在看到目前對于楊佳這個人的鑒定,他精神上沒有問題,他不是一個精神病,那他采取這樣的一種舉動,而且后來我們再看到他被捕之后的舉動,他是非常有法律意識的,這樣的一個理智的、有法律意識的人為什么會在那種情況下采取這樣的一種極端的舉措?
白巖松:
我覺得不能簡單地拿這樣的事情直接劃成一個等號,首先我們一起可能都看了,后來復原了,當時警察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因為他是騎了一輛沒有牌照、沒有證的自行車,當時盤查過程整個的對話我都看了。他說過這樣的話,憑什么其他人不查你只查我等等這樣的對話,通過公布的那個對話來看,這里他的確情緒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把他想像成自己,如果我騎的是一輛沒有牌照和證件的自行車,警察去查的話是不是應該的,之后究竟又發(fā)生了什么,我覺得慢慢警察也應該給我們更多的細節(jié)。比如說剛才造謠的,我也看了造謠的這個人,這是一個蘇州的小伙子,他的網名叫“刁民”,就給自己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叫“大膽刁民”,但是后來他被抓到了以后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太懂法律,以為網上亂講不用負責任,我現(xiàn)在很后悔,他說我是為了出風頭,越離奇,越有挑逗性,點擊率就會越高,因此想到用他不能生育等等這樣的事情來吸引了點擊率。
可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回頭去想,是不是還有一些細節(jié)我們也需要關注,之所以很多人給了他正面的一些“義士”等等的稱號,是不是跟另外的一些描述也有關系,比如說說他很守規(guī)矩,小的時候曾經勸阻他父親不要亂扔煙頭,而且會在汽車上給人讓座等等這樣一系列的細節(jié),讓大家直觀產生了一個判斷叫“好人”。
我覺得在這個時候,恰恰我們也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內心是好人,是不是就不會成為壞人?每一個人是復雜的,我覺得我們必須要告別非黑即白這樣一種判斷的理論,可能一方面他會讓座,另一方面也會犯罪。比如說有一個細節(jié)大家可能是忽略的,他住五樓,跟六樓的鄰居發(fā)生沖突,他曾把鄰居的門都踹壞了,又看到他非常沖動,在那件事上應該叫沖動的一面,最后刺殺警察的時候當然就是暴虐。所以一個人的身上,我覺得我們慢慢的可能會越來越有這樣的感覺,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我也經常拿自己去想,可能在我的身上也會有一些優(yōu)點,但是某些局部的時間,這種沖動,或者一些個別的因素,我又走向了另外一面,每個人都太復雜了,很難用一個具體的因去跟后面的果直接掛靠在一起,我們需要考慮更復雜的人性。
主持人:
巖松你怎么看待這種以一種獨特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因為我看到這么一種說法,就是說為什么是楊佳做出這種事,因為楊佳是作為一個大城市,是一個北京市的青年到上海去玩兒,所以當警察去扣他的時候,他敢問警察這樣的為什么,為什么你查我不查別人,如果我們換一下,把這個主人公換成一個由農村到上海去玩兒的青年,這樣的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fā)生?
白巖松:
的確我看到了有這樣的評論,作為一個北京人,可能擁有某種心理優(yōu)勢,認為(任何人)你怎么能查我呢?他甚至會產生一種心理優(yōu)勢,可是我同樣覺得在任何一個大城市的話,一方面這種心理的優(yōu)勢其實不太靠得住,首先應該一個大城市教育提供一個更好的守法、理性等等很多的因素,我覺得不能簡單地拿這一點去看它最初的起因。首先那件事情該不該查,查的過程雖然現(xiàn)在公布了,我們希望有其他的公布。當然也有一些專家說現(xiàn)在抓到了造謠的人,而且他也都承認的確是造謠,剛才我也給大家念了一些東西,但是如果再進一步,也應該有一個司法的醫(yī)學方面的鑒定,比如說,到底生育功能有沒有出問題,這樣比只有口供更有說服力。給大家一個更加清晰的答案,那就會更好。
我覺得楊佳這件事情的確非常復雜,但是不管怎么復雜,的確,剛才陳述的某些理由都有大家可以思考的一種基礎,但是它不是我們可以漠視生命的一個原因,六個生命,這個時候經過了一場大地震之后,我們更該思考這個問題。
主持人:
今天我們的節(jié)目關注的是北京青年楊佳在上海的襲警案,節(jié)目稍后繼續(xù)。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