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坐落在重慶南岸區渝黔高速公路橋下的六層 “拆遷安置房”:樓頂距離高速路橋面僅幾米距離,每當重型貨車從這條繁忙的高速路呼嘯而過上時,樓里的24家住戶就像在經歷一場地震。(6月26日《南方周末》)
記得汶川地震之后,曾有人用“救災帳篷里麻將也照打”來形容川渝地區人民樂觀的性格,筆者還很不以為然。但這次,聽著這棟“最牛安置樓”的住戶語帶調侃地描述那天“狗日的貨車,一下子來那么多輛”,眼見六樓的居民張乾壽先生所修煉出的“超凡聽力”——憑上方壓碾而過的 “重低音”與窗戶搖晃的程度就可以判斷貨車的噸位、甚至是否超速……筆者承認了,但這種對川渝地區樂觀性格的承認含帶著一種莫名的酸楚:實在不能夠想象這6年的時間,橋下的住戶怎樣度過那每天都像在地震的幾千個日夜。
手頭翻出國務院2001年頒布施行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里面關于拆遷安置的規定雖事無巨細,但遭遇這樣的“最牛安置樓”時還是太過粗糙——該條例第28條規定,拆遷人應當提供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用于拆遷安置。這條拆遷方對被拆遷人應履行的主要義務之一,卻僅僅立足于“質量安全”這一最低層次的居住要求。我們不得不尷尬地承認,這棟“最牛安置樓”的質量是信得過的,畢竟每日處于戰栗中的樓房在經歷的“5·12大地震”之后依然“搖曳”在那里——盡管這是在“樓房僥幸離汶川還有些距離”這一最不可預知的前提之下。
在某些決策者看來,那些清一色“下崗,打零工,或領低保為生”的被拆遷戶有“質量安全”這一基本保障已經不錯了,至于安置房的周圍環境如何,采光怎么樣,有沒有噪音污染,孩子上學方不方便……對,還有那“頭頂有沒有足以震動整個居民樓的高速橋”這樣的不可知因素,似乎都屬于不該有的“奢求”吧。但起碼到現在,恐怕沒有哪個質量安全測評標準,可以再測出這么一棟“身經百震”的建筑其現在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少,其質量安全是否還足以安全地“安置”這些被拆遷戶呢?
在網絡與媒體的高調介入中,大橋下的人家據說要搬走了,南岸區政府將以產權調換的方式把他們集體遷入安置房(這次的速度還是蠻快嘛),但我們依舊有理由擔心:他們的新安置房,到底會是什么樣子,又會在什么位置?而且,據滿腹委屈的南岸區建委負責人稱,“還有好多比這更舊更危險的房子。”既然不能強求已經很委屈的官員,那就請媒體把那些“更舊更危險的房子”也給公眾展示出來,哪怕做一個“最危險安置房排行榜”來呼吁社會各界幫助也是好的。
在這個蓬勃向上的城市日新月異的同時,那些為城市的飛速發展做出犧牲和貢獻的人們,最好的歸宿難道真的只能是大橋的下面嗎?他們那“貫穿著汽車的呼嘯和樓板的震顫”的橋下生活,無異于一記摑在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和決策者臉上的耳光。(蕭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