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說,在現有的條件下這位母親做的事情是對的,但這種壓力之下的“一時糊涂”,或許也能為人所理解。而這樣的“一時糊涂”,無疑是一種異常深重的悲哀。
因為無力支付重度腦癱女兒的醫療費,47歲的母親李道紅騙女兒吃下200多片安眠藥,并用毛巾將其捂死,目前此案正在海淀法院審理當中。(據6月11日《新京報》報道)
如果我們仔細地想想這件事,就會發現其實這種極端的行為或許可以避免。這位母親把自己孩子送上黃泉路的動機,是“生下來就患重度腦癱,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四肢肌肉無力,平時只能靠在別的東西上。”去年,她和丈夫帶小菲到北京看病,交了5000元押金后,就再也拿不出錢。“我突然想起人們給她的白眼和嘲笑,想到我老了沒有人照顧她,就一時糊涂……”
我們人類社會進化到今天,相信所有人都能承認的一個道理是: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一些人會遭到不幸,這個不幸或許是先天的,或許是后天的。既然我們是群居動物,總是要有互助的精神,把我們群體中這些不幸的人照顧好。
基于這種理由,自古以來撫養或者照顧所謂“鰥寡孤獨”的人,一直是文明社會的共識,其費用來源為政府與社會熱心者的捐助。要知道,慈悲之心總是有的,未必需要現代社會的人權觀念,就是從自然而發的慈善之心中,也不乏早就有這類機制的創設。
回過頭來想一想,這位母親所謂的“一時糊涂”,恐怕是有原因的,糊涂是肯定的,是不是就是在殺害女兒那“一時”則難說。我們可以捫心自問,如果遭遇了這種情況,希望能夠得到足夠的國家救濟或者社會幫助,卻不清楚應該走什么程序、找什么部門,我們是不是也會犯這樣的“一時糊涂”?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到現在為止我們也不能在倫理上承認,有時候活著的痛苦大于死亡的痛苦。“安樂死”固然是個很難解決的倫理問題,但到今天為止,我們似乎還沒有真正去討論與面對。
學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做了相應的一些倫理思考,可這種思考始終沒有能夠到大眾的層面上來。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這種討論我不知道,只是我知道,如果不進行這種討論,我們就過不去這道倫理的門檻,好多如同這種情況的例子中,當事人不是站在法庭上,就是在痛苦地活著。
由此可以看出,有些時候“殺子”的悲劇,某種程度上是我們的社會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沒有人會說,這位母親做的事情是對的,但這種壓力之下的“一時糊涂”,或許也能為人所理解。而這樣的“一時糊涂”,無疑是一種異常深重的悲哀。□石兆(北京 媒體從業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