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綿竹市的野戰方艙醫院手術室為孕婦韓靜成功進行了該院震區第一例剖腹產手術。看到孩子順利出生,一家人都笑得合不攏嘴,一時間忘卻了大地震帶來的痛苦。當天,孩子的爸爸王軍給孩子起了個大名叫王震奧,昨晚他又專門給本報記者打來電話說:“又起了個小名叫艙生,因為他是在解放軍的野戰方艙醫院里面生的,謝謝人民子弟兵!”
野戰方艙醫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醫院,它在震后又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昨天下午,本報記者獲準進入野戰方艙醫院的方艙內一探究竟。
看點
方艙內可實施多種手術
在綿竹市市政府旁邊的2萬平方米的大塊空地上,一個個深綠色的“鐵皮大家伙”敦實地坐落在上。周圍的人告訴記者:“我們看病就鉆進那個鐵家伙里面,不怕風也不怕雨的,很好!”
“鐵家伙”實際上是北京軍區255醫院帶來的野戰醫療方艙,其中有急救方艙、手術方艙、藥械供應方艙、檢驗方艙等等。每個方艙都是可以通過一個按鈕實現折疊,“展開是34平方米,折疊后則是一個標準的集裝箱。”
戴上鞋套,記者進入方艙,先映入眼簾的是X射線成像設備。再往里走,就是急救方艙,配有4張急救床,可對重傷員實施抗休克、心肺復蘇等緊急處置,“除了心臟手術做不了之外,其他的都能做”,隨行的醫生告訴記者。“目前野戰醫院已實施手術77臺次,不少都是大手術。”
方艙內可以遠程會診
在野戰方艙醫院,賴元平是一個被廣泛提及的名字。被困196個小時獲救的礦工賴元平被送到了這里。也許大家并不知道,為了這個堅強的生命,當時野戰方艙醫院啟用了遠程醫療會診系統。21日,為賴元平生命助威的不僅有北京軍區255醫院的醫生,還有遠在外地的廣州軍區總醫院、南京軍區總醫院以及成都軍區總醫院等“大牌專家”,他們都在注視著這臺手術,關注著賴元平。
正是通信方艙讓衛星通信的遠程會診實現,“我們當時給賴元平進行了補液、輸氧、鎮靜等多種生命支持,這些都得到遠程專家的首肯,這是一個一點對多點的治療。”
目前,賴元平已經從野戰方艙醫院轉院到成都軍區總醫院,病情穩定。
方艙內可以制作醫用氣
方艙內干凈整潔,每一個方艙的艙門外還都細心地擺上了“出入平安”的腳墊。在記者探訪的當天,綿竹驕陽似火,但是方艙內卻溫度適宜,十分舒服。
據醫務人員介紹,“方艙配有發電設備,也可以自己制作醫用氣、負壓氣,生活艙則可以進行被服洗滌”。此外,方艙還配備沐浴車和炊事車。“可以說我們能為地震中的傷員提供很好的硬件,我們有18頂衛生帳篷,里面有病床位200個。”255醫院副院長鄭曉東說。
截至目前,野戰方艙醫院門診量已經達到2615人,收住院134人。記者了解到,255醫院將會留守到最后,等待綿竹當地把醫療系統重新建立。對此,他們已經做好了長期準備,自帶了4噸米面、3噸蔬菜、100多床棉被。
特寫
嬰兒小名就叫“艙生”
昨天下午,記者剛一來到野戰方艙醫院就聽到好消息:上午這里誕生了該院第一個嬰兒。
在一頂帳篷內,嬰兒的親人都喜笑顏開。嬰兒的爸爸名叫王軍,他說,地震發生的時候,他和妻子韓靜都跑出來了,但是房子已經倒掉了,目前住在搭建在田地里的帳篷內。
“照過B超,胎兒是臍帶繞頸兩周,需要剖腹產。”但是由于綿竹的醫院還沒有恢復,王軍一下子很著急,他甚至想搭乘出租車到臨近的德陽。有好心的路人告訴他這里有個野戰醫院,“這里是軍隊的,我們放心。”
“我們立刻準備了喉鏡、吸氧管,防止嬰兒窒息,還備了血,防止孕婦大出血。”由于是第一次在艙內做剖腹產手術,255醫院婦產科主任楊曉燕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昨天上午9時50分,隨著一聲嘹亮的啼哭聲,野戰方艙醫院迎來震區第一個嬰兒。嬰兒5斤6兩,體格健康。昨天,嬰兒的爸爸給孩子起了個名字——王震奧。晚上,他又給記者撥來電話:“小名叫艙生,感謝人民子弟兵!長大后我也想讓他參軍。”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