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邢臺5月23日電 題:邢臺老震區(qū)血脈相連濟災區(qū):“全國人民的支援就是咱的主心骨!”
記者 牛琳 張鵬翔
四十二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的第一次毀滅性大地震,讓邢襄大地五百余萬間房屋夷為墟土,八千余民眾葬身瓦礫,三萬余人罹傷致殘。
四十二年后,四川汶川的“驚天一震”,再一次讓血脈相連的太行落淚,讓感同身受的邢襄含悲。
河北省邢臺市蓮子鎮(zhèn)白家寨,這個位于一九六六年邢臺大地震震中的村子,村北頭“周恩來總理慰問地震災區(qū)紀念碑”和碑對面墻上刷寫的“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發(fā)展生產、重建家園”十六個大字見證著這里曾經發(fā)生的一切。
傷痛隨時光逐漸從人們的心頭抹去,而留在心底永遠也抹不掉的,是當年全中國人民支援邢臺地震災區(qū)的那份情義。
村子里在地震中幸存下來的人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四十二年前的點滴細節(jié)。已經七十八歲高齡的王東陽老人站在紀念碑前,手指著腳下的這塊空地告訴記者,周總理就是從這里走下飛機的,總理站到一個大木箱上,向受災的村民們說,他代表黨中央和毛主席來看望大家了,鼓勵人們要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發(fā)展生產,重建家園!
震后第一時間,解放軍來了,全國各地的支援來了。災區(qū)人民吃到了饅頭、烙餅,村子里的老人們眼含熱淚回憶說,有些饅頭和餅送來的時候還是熱的,還有當地人之前從沒吃過的煮熟了的菱角和蓮藕。
同樣的災難,同樣承受了大地震的摧殘,六百八十萬感恩的邢臺民眾用樸實的行動印證著中國人世代恪守的一個老理兒:知恩圖報。
白家寨所有人都自發(fā)為災區(qū)捐了款,村子里十來個沒有什么經濟來源的老太太,把自己平時揀破爛積攢的錢湊在一起,湊足一百元捐給了四川地震災區(qū)。
捐款、捐物的數額時刻都在刷新。隆堯縣北鹽池村年屆九旬的于文秀老人把自己兩千二百元“箱底錢”捐了出來,沙河市身患急性白血病的十七歲中學生牛群在臨終前讓媽媽把學校給他募捐的七千多元錢捐給災區(qū)的孩子們,在大地震廢墟上崛起的中國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在震后第一時間把價值一百五十萬元的食品緊急運往災區(qū)……
苦等數小時排隊獻血的人潮還在增加。隆堯縣縣長丁辛戈帶頭走上獻血車,很多從老震區(qū)趕來的村民在獻血車前排起長隊。他們說,“我們身上流著全國人民的血,今天把它捐獻出來救助四川同胞,一滴一滴傳遞下去。”
自發(fā)趕赴災區(qū)參加救援的隊伍還在集結。由五名邢臺退伍老兵組成的“老兵救援突擊隊”已經奔赴“前線”四川省江油市開始了緊張地救災工作,“后方”大批目前災區(qū)急需的具備專業(yè)醫(yī)療知識的志愿者、心理咨詢師、工程搶險技術人員正在緊張集結,隨時準備奔赴災區(qū)。
隆堯縣蓮子鎮(zhèn)曾參加唐山抗震救災的當年中國唯一一個“女子打井隊”的隊員們這樣表達自己樸實的心愿,現(xiàn)在人們已經不喝井水了,我們歲數也大了,但我們十六七個人商量著,哪怕到災區(qū)幫忙照顧孩子做做飯我們也愿意!說這話時,淚水從她們的眼中奪眶而出。汶川大地震,讓這些當年邢臺大地震后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們感同身受。
愛,能夠穿行萬里,亦能夠跨越千山。從地震發(fā)生的那一刻起,邢臺老震區(qū)兒女的心就那么自然地與四川災區(qū)同胞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真誠、鼓勵、祝福、祈禱在人們的心中傳遞。就像一位邢臺民眾在支援四川人民抗震救災簽名長卷上寫的:“當年我們受災時,是全國人民的支援使我們有了主心骨。現(xiàn)在,有黨中央給咱撐腰,有全國人民的支援,不要被地震嚇倒!”(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