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地震,北京有較強震感,今天早上,記者在上班途中感到,人們心理上的緊張情緒還在延續。在這樣的時候,應該怎樣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記者請教了心理咨詢專家。
“產生緊張情緒很正常。”著名作家、心理學博士畢淑敏語氣十分平靜,“天災往往突如其來,如此大的地震幾十年一遇,人無法掌控而產生驚訝、愕然、恐慌、焦慮等情緒,都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屬于生命的本能反應。”畢淑敏話鋒一轉, “愕然等反應之后,在了解了真實情況后,一般人的心理狀態會、也應該很快回到理性層面上,不能任由某些負面的情緒、情感泛濫。”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協和啟迪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專家楊霞,針對地震后的種種情景進行了分析。
楊霞告訴記者,面對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人和人之間的區別只在于,基本素質較好的人,“無措、恐懼、低落狀態的延續時間相對要短,面對困難和危險做出積極反應的速度很快。”對于災害發生往往還伴隨著接踵而至的很多“小道消息”,楊霞分析說,謠言之類現象往往和一些人的不健康心理狀態緊密相聯。“有些人因為往日里一些個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致使產生了不滿、泄私憤的情緒,制造謠言就是出于故意添亂。”還有一類屬于個體不夠成熟的惡作劇式情況,“有些人,已經成年,但是心理還處于少兒、幼兒階段。很多行為就表現為一些幼稚的孩子模式。”
楊霞給人們的建議是,首先要爭取信息通路暢通,要多了解真實情況,信息越透明、對稱,對人內心產生的壓力往往會越小;其次,要多聽專家的分析判斷,比如眼下地震這件事,應該多聽聽地震專家、氣象專家以及建筑專家的分析,快速平靜不良情緒;再有,就是在危急情況發生后,人多一點“忘我”意識,想辦法幫助他人脫離危急、擺脫不良情緒,“助人反而能助己。關注他人,對于緩解自身的焦慮,會有很重要的幫助”。(孫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