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穩私
周澤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認為,這次事件中沒有無辜的受害者。涉及事件的明星處理自己的照片是有問題的,當然這不意味著明星的隱私權應該受到侵犯。相對隱私權來說,知情權不是說大家有權去探尋別人的隱私,而是對媒體傳播的內容公眾有權接受。
周澤說,此事件的關鍵是淫穢色情物品的傳播。違法,也主要是指這一點。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認為,無論是知情權,還是隱私權都是公民的基本人權。知情權行使是有一定界限的。它不能擴展到其他公民的私生活領域。不可以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即使是演藝圈的名人。盡管名人的隱私權與一般公民的隱私權有所不同,但是不涉及公共利益,名人個人的私生活還是要受到保護。
林喆說,現代社會,沒有哪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肯定與保護窺探他人隱私的行為,相反,各個國家與地區都將保護公民的隱私權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發達國家和地區。
林喆認為,關于知情權有三個界限:一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二是商業秘密;第三是公民的隱私權。隱私權具有一個特殊性,即其具有持續性。即使已經成為一個公共事件,繼續傳播,仍然是在繼續侵犯隱私權。因為它仍然是“隱私”,是別人的私生活。明知道是隱私,還繼續傳播,這種行為實際上更不值得提倡。
香港有學者指出,目前香港輿論很少討論到公開傳播這些圖片是對當事人隱私的侵犯。這是因為香港的傳統普通法沒有侵犯隱私的概念,不能將侵犯隱私作為訴因。而中國內地法制比香港要健全。中國刑法對淫穢物品有明確界定,對各類傳播淫穢物品也有詳細規定。中國法律雖然還沒有將隱私權作為獨立的權利,但是《保護婦女權益法》明文規定保護婦女隱私權,有關司法解釋規定違背公序良俗侵犯隱私的訴求法院應當受理,《治安管理處罰法》還規定了侵犯隱私的行政處罰。
網絡的責任
林喆對本刊記者說,“艷照門”事件暴露了當今社會一部分人,法律與道德意識的失缺以及情趣低俗的程度;表明目前網民的個人素質與欣賞品位有待引導和提高,網絡管理者或網絡主持人的守法意識有待提高,有關部門在互聯網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近年來,在網絡上經常上出現一些對低俗事件的炒作,比如對一些演藝界人士私生活的暴露與炒作。
她認為,“艷照門”事件,實際上凸顯了這樣一個主題,那就是——明星要自律,公民也要自律。一個是名人應該加強自律。應該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名譽與成就。社會公民當然有權利監督明星的行為,但這種監督不應包括窺探明星的私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保衛對本刊記者說,有一種觀點認為“有什么樣的受眾,就有什么樣的媒體”,意思是說媒體就是要滿足讀者的需要,而另一種觀點是“有什么樣的媒體,就有什么樣的受眾”,一般受眾都有好奇的心理,或者是說窺視名人私生活的傾向,如果迎合這種心理,就不能制止這種行為的持續與蔓延。
周澤說:“網絡作為新技術的產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涉及法律,完全可以依法處理。有些東西是我們必須承受的,而且不得不承受。我們不能只享受網絡的好處而不承受其壞處。”
“而且,壞處并不是沒有制約手段。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如何制約?加大制裁力度是通常的做法,當然有些問題也有待技術發展來解決,比如網上言論主體的查知問題。香港警方破不了案,表明現在的技術手段確實不夠先進。但不能因為如此,就在新技術手段出來之前把網絡關掉——那就成了因噎廢食。”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研究室副主任孟威認為,任何媒體都是由人來操作的,網絡是現實社會的反映,社會現實中就存在道德失范的現象,因此要以尊重、寬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
“在適當時機,應該盡快制定有關新聞傳播的法律。在新媒體的規范方面,這一法律的制定也應該有所體現。”鄭保衛說,“新媒體出現之后,傳播者不再只是專業人員,任何網民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那么,作為一個傳播者,既要有權利,又要有義務。”(劉巍)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