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每小時播一次通知
2003年6月20日這天,麗江古城區的群眾和游客突然發現,城里的主要街道及農貿市場都掛上了關于“禁白”的宣傳標語,環保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走上街頭發放宣傳禁止白色污染、反對塑料袋的資料,電視臺也以每小時一次的頻率,反復播放“禁白”通知。
2003年6月20日這天,麗江古城區的群眾和游客突然發現,城里的主要街道及農貿市場都掛上了關于“禁白”的宣傳標語,環保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走上街頭發放宣傳禁止白色污染、反對塑料袋的資料,電視臺也以每小時一次的頻率,反復播放“禁白”通知。麗江古城區正式“禁白”的日期是7月1日,而在這之前,麗江古城區人就搞起了轟轟烈烈的“禁白”運動,這期間,張偉的身份是“禁白”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他這樣解釋這場巨大的政策攻勢:“使用塑料袋太方便了,那是一種多年的習慣呀,沒有壓力,沒有政策攻勢誰愿意放棄呀?因此我們要做到全民參與,宣傳要做到家喻戶曉。”
一個月內消滅白色污染
據當地報載,2003年7月1日至10日,麗江古城對專門批發、推銷塑料袋的經營者給予堅決沒收并追究其來源,堵住源頭砍斷銷路。7月11日至20日,對市場上流通但未進行環保認證登記的紙袋、快餐盒、布袋及部分可降解塑料袋進行清理整頓。
7月21日至31日為強制執行階段,對農貿市場攤點及大小商店、飯店、超市的塑料袋進行強制檢查、強制沒收,并視情節進行罰款300元至500元。從8月1日開始,進入以罰款為主,罰款、教育、沒收并重的執法階段。
這場運動,古城區史無前例地動用了最大的行政資源,環保、公安、工商、旅游、宣傳等全部出動參與“禁白”。執法人員被要求分片負責,只要在自己的片區發現一個塑料袋就要遭到領導的問責,壓力不可謂不大。而外地游客,如果使用或帶入了塑料袋,導游也要負責。
為這場運動買單最大的是塑料廠和大型超市,麗江唯一的一個塑料廠為此倒閉,而有些大型超市塑料袋存貨的價值高達50萬元,因為這些塑料袋都打上了超市的名字,退貨不行,轉讓沒人要,超市也只好為環保買單。簡直是閃電戰,“禁白”一個月就見明顯成效。麗江人用無污染的編織袋替代了塑料袋,很多市民拿起了久未使用的菜籃子。滿天飛的塑料袋不見了,掛滿樹枝的各色“塑料旗幟”不見了。“現在我不敢說麗江沒有塑料袋,個別的是有,但古城區絕對沒有。”張偉說。
查塑料袋被人捅傷
對于張偉和他的下屬來說,那一個月的運動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這僅僅是“禁白”的開始!“人們的惰性是頑固的,長期的習慣也很難改變,不定期檢查,就會反彈。哪怕只有幾天不檢查,市面上的塑料袋也會明顯增多。”古城區環保局執法大隊副隊長何立軍說。
何立軍原來在市政局工作,“禁白”開始的時候借調到環保局,此后四年半一直在環保局做“禁白”的執法員。他對記者說,雖然是個小小的塑料袋,但禁止的難度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說是執法,有時候就成了吵架,追打。”
有商鋪的店面老板工作就好做得多,畢竟他們如果執意違法,工商部門可以吊銷他們的營業執照,因此他們在貫徹“禁白”政策時打折扣的時候不多。但那些流動的攤販就讓何立軍和他的同事非常頭痛。
現在麗江市古城區有大型的農貿市場4個,流動攤販5000多個,環保局12個執法隊員,一般要保持6人在外面執勤。“那些小商販大多來自農村,環保意識相對弱些,再說他們每天也就掙幾十元錢,要罰他們的款比割肉還難,因此經常產生糾紛。”何立軍說。
根據“禁白”政策,小商販向消費者派送塑料袋,第一次發現,沒收塑料袋并給予說服教育,第二次發現就要罰款50元。
但何立軍他們很快發現這項工作的困難。“我的同事被人用螺絲刀捅傷過,我自己也被人拿刀追砍過,被別人吐口水,被人用石頭砸過的同事更多。”
更多的時候是,那些在用塑料袋的小商販,一見到執法人員就跑。“我們執法5年了,不穿制服他們也認識我們,我們一去他們就跑,所以查起來真的很難。”
女販塑料袋藏內褲里
5年來,執法隊員受傷的雖然只有一個,但被毆打和遭到威脅的非常多。何立軍開玩笑說,有些女商販更是讓執法隊員無可奈何,她們有些人見到執法隊員過來,就把塑料袋藏到女廁所里,甚至藏在自己的內衣褲內,讓執法隊員哭笑不得。
而那些私人用塑料袋的,執法人員根本拿他們沒辦法。“人家認為使用方便呀,我們總不能一家一戶去查吧,剛"禁白"那會,我們的隊員曾經在菜市場上看到一個老太太用塑料袋裝菜,便過去勸說她以后不要使用塑料袋了,結果老太太把一袋子的菜全砸在我們的執法隊員身上。”
何立軍坦言,有時候自己都想放棄,但他還是堅持了4年半。現在,12位執法隊員輪流外出執法,早班5點多就要到各個早點鋪,晚班深夜2點多還要去燒烤夜市執勤,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到目前為止,麗江古城區共出動綜合執法隊員7000人次,車輛2000余車次,夜間突擊檢查2000余人次,責令限期整改2000多家,說服教育100萬人次,現場罰款500多家,暫扣準營證、營業執照等有關證件40多家。
“不堅持不行呀,我們一天不去,塑料袋就會多一些。保持壓力是有必要的。”4年半下來,何立軍查獲的不可降解塑料袋達到了驚人的6000多萬個,一次性不可降解泡沫快餐盒100萬個,各種一次性不可降解泡沫杯、碗、碟近50萬個!這些東西都被制作成顆粒回收。
手提塑料袋成過街老鼠
不過,讓何立軍欣慰的是,他們年復一年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麗江成了全國知名的干凈、整潔的城市。
現在,這場由古城區發起的“禁白”擴展到了麗江市的四縣一區,麗江人也首先體會到了治理“白色污染”的好處。“現在在麗江街道上,如果你手提著塑料袋招搖過市,是要被人瞧不起的,就像過街老鼠一樣。”
記者在麗江街頭隨機采訪了一位手提編織袋的市民,這位姓何的市民告訴記者,剛“禁白”那會兒,還是覺得很不方便,有時候買菜只有兩手捧著回家,后來想通了,禁止塑料袋是為了保護環境。
“我一直住在麗江,我親眼看到這幾年城市干凈多了,禁止使用塑料袋,我舉雙手贊成!”這幾年,麗江堅持不懈的“禁白”帶來了良好的環保聲譽,各地來學習經驗的絡繹不絕。“2004年,在云南省一次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當時的省環保局長李現武推薦了古城區"禁白"的經驗,他重點提到了兩點:一是我們執法隊員像巡警一樣全部外出執法;二是我們像片警一樣搞片區負責制。這兩年全國各地的環保部門陸續來考察,近的有大理、遠的有深圳。開句玩笑話,這兩年我們的接待費一直居高不下。”
麗江“禁白”早舊金山三年
對于“禁白”給麗江帶來的好處,游客也是相當有發言權的,在麗江古城的新華街,當記者問到禁止塑料袋問題時,來自北京的游客吳震這樣說:“麗江的"禁白",打擊的是人們的惰性。人的惰性只有一個天敵,就是強制力,是法律。這和系汽車安全帶一個道理。誰都知道中國司機最不在乎系安全帶,口頭宣傳指望司機觀念轉變,十年二十年也還只能在"慢慢轉變"中,但是處罰條款一出臺、警察查處跟上,司機幾乎一夜之間都系上了安全帶。現在開車胸前沒有拉上帶子,他們反而沒有安全感了,這就是強制力的好處。”
麗江人有理由自豪,有報道稱:2007年3月27日,美國舊金山市議會通過了一項法案,法案從生效之日起,該市所有超市、藥店等零售商禁止使用化工塑料袋,從而成為第一個通過此類環保法案的美國城市。這是歷史上第一只塑料袋生產后所沒有過的。而中國小小的城市麗江比舊金山整整超前了三年多!
“禁白”難但不是不可為
不過,記者在麗江各個農貿市場采訪時也發現,極少數攤販仍在使用塑料袋。麗江市古城區環保局局長助理李紹坤告訴記者,那些塑料袋是由周邊縣市流進的,麗江原來只有一個塑料廠,“禁白”開始前就被查封了,很多買小食品的攤位,還是覺得沒有塑料袋不方便,用編織袋又不劃算,因此利用外出進貨或走親訪友時,偷偷帶一些進來。“國務院出臺通知要求塑料袋有償使用對我們來說肯定是好事,這會使塑料袋的成本增加,使那些還在用塑料袋的小商販自動更替為編織袋。”
麗江的“禁白”戰爭近5年了,轟轟烈烈,聲勢浩大,結果也頗為理想。
在麗江利客隆超市,記者注意到,超市的門口就寫著“為了我們生存的環境,請您有償使用布袋。”超市規定,消費在30元以上的消費者會免費得到一個可以重復使用的編織袋,消費數額在30元以下的則要有償使用,0.45元一個。據說,現在各大超市每年要簽訂責任狀,承諾不用塑料袋,不用塑料包裝物品,每年檢查一次。何立軍告訴記者,整個麗江市,各家商場基本上實行的都是這個模式。
張偉最后總結說:“"禁白"是難,但不是不可為,關鍵是領導重不重視,宣傳到不到位,思想統不統一,執法嚴不嚴格。如果能做到這四點,任何地方都可以徹底治理白色污染。”(柯學東)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