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記者多方調查發現,鎮雄縣師生資源流失嚴重,一些有能力的人,等自己的孩子讀到小學或初中后,就把孩子送到外地上學。
“鎮雄的教育我們實在不放心啊!到時候不是耽擱了孩子的前途嗎?”一位學生家長對記者說。
一位老師告訴記者,由于師生資源流失嚴重,鎮雄一些學校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就是一切教育成果都由“升學率”來衡量和體現。“對于差生,老師希望他不來上課以免擾亂紀律,這使得差生無人關心,時間一長就閑流于社會,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他說。
據介紹,許多學校的法制課形同虛設、流于形式,以致很多學生連最普通的法律常識都不知道,更談不上遵紀守法。
“很多邊遠山區的學校沒有學生宿舍,即使有宿舍條件也很艱苦,大部分學生都在校外租住民房,學校對他們課余時間的管理屬盲區,導致部分學生極易感染社會不良風氣。有的學校安全保衛力度不夠,安全防范流于形式,保衛人員只是開門關門而已,校園防范不力,周邊治安隱患較多。”鎮雄縣法院一位法官說。
一學校負責人對記者說,對校外的治安問題我們也無能為力。對于整治校園及周邊秩序,有關部門各唱各的調,沒有長效機制也沒有密切配合,造成一些行業場所長期得不到打擊和取締,校園周邊的治安秩序也改變不了。
不良家庭環境的“催化”
家庭的缺陷、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父母的不良行為會給青少年學生帶來極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記者調查發現,不良家庭環境對一些青少年犯罪起著“催化劑”的作用。
“塘房鄉的申某犯罪就屬于這一類型。”一位法官說,申某的父親很早就死了,母親因販毒被判死刑緩期執行,哥哥因搶劫罪被判無期徒刑,申某也曾因搶劫罪被判入獄。刑滿釋放后,由于沒有生活來源,他重操舊業,搶劫了一位出租車司機,還將人家扎成重傷,這次,申某被判了無期徒刑。
據了解,鎮雄縣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縣,又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家庭較多。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有些家長幾年才回家一次,導致孩子無人管教和約束。貧困容易使孩子在同齡人中產生自卑感,很容易形成孤僻、內向的性格和敵視社會的心理。為了滿足自己從家庭中無法得到的物質欲望,他們往往鋌而走險,走向極端。
“一些邊遠山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一些群眾封建思想嚴重,要么是多生兒子,要么是不生兒子不罷休。那些超生的子女,一出生就托給他人撫育,沒有得到過父愛、母愛。于是,一些超生子女會產生報復心理———以在社會上惹是生非、打架斗毆報復父母,有的還將報復之手伸向了留在父母身邊的兄弟姐妹。”法官們分析說。
不良社會現象的“污染”
鎮雄縣法院的一些法官認為,網吧、不良影視作品等,是造成青少年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直接社會原因。記者在鎮雄縣調查發現,很多團伙打架時的場面,如同一些影視劇中類似情節的翻版。
記者隨意走進鎮雄縣的幾家網吧和游戲室,看到烏煙瘴氣的室內坐滿了一些十來歲的孩子,他們嘴里正在“吞云吐霧”,電腦桌上滿是煙頭……
一位來網吧尋找兒子的父親氣憤地對記者說:“明明規定營業性網吧和歌舞廳不準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進入,但一些商家利欲熏心,貪圖眼前利益,讓孩子們成天泡在這里。”
另一位家長告訴記者,現在的一些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網絡游戲,充斥著封建迷信、兇殺暴力、淫穢色情及其他不健康的內容,對孩子的思想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污染。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他們很可能被這些因素引誘走向犯罪。(王曉斌 儲皖中)
記者手記
記者在鎮雄深入采訪了社會的各個層面,聽到的大多是抱怨鎮雄社會治安如何之差、經濟如何落后的聲音。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身上無小事。鎮雄縣青少年犯罪近年來有逐步走向團伙化的傾向,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能重視起來,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遏制青少年犯罪上升的苗頭。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