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然而,就在其生效的前2天,小廖丟了工作,而被除名的原因更讓其哭笑不得:“搬弄是非引起公司內部不和”。
當事人:
丟工作還要罰款太荒唐
“我只是把董事長的原話轉告給了魏姐,沒想到引起了一場爭論,更沒想到我會因此丟掉工作,還被罰款千元。”昨日,準備到海南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領取最后一個月工資的小廖卻收到了一張違紀處罰決定書。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于國貿大道的這家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小廖將剛拿到手的一紙違紀處罰決定書遞給記者,并講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小廖說,12月29日,她在辦公室接到董事長苗某的電話,要找公司中層領導魏某,當時苗某似乎很著急生氣,她便找來了代理副總李某接聽電話。不久,魏某回到了公司,小廖便讓其給董事長苗某打電話,不一會兒,魏某便找小廖談話,稱董事長并未找她。小廖便將當時她聽到的苗某說的“姓魏的又跑到哪里去了”原話轉告魏某。
魏某覺得十分生氣,便與董事長評理,稱其不尊重下屬。事情鬧得不可開交,董事長當天便表示要立即開除小廖。
公司負責人:
一句話造成公司內部失和
該公司代理副總經理李祥進說,由于文員小廖說的這些話,導致中層干部魏某在非常重要的大會上向董事長發難,并當場摔門而去,影響了年初工作的布置,也給公司內部人際關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經辦公會決定,給予小廖除名及罰款1000元的處理。
如果小廖對此不服,可以向公司提出書面要求。
談及公司是否有明文規定,對員工進行如此重的處罰時,李副總稱公司只是口頭上有這樣的說法,并沒有形成章程,但是會考慮對公司章程進行完善。
勞動監察部門:
非行政部門無權罰款
昨日下午,記者就此采訪省勞動監察部門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稱,用人單位要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必須符合相關法定情形和單位規章制度。而對員工處以罰款是不對的,只有行政單位才有罰款的權力。公司只有在員工的某些行為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的情況下,才能要求員工給予經濟上的賠付,通常情況下,賠付比率為工資水平的20%,但要保證員工拿到手的工資余額不得低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
因此,這家公司無權對員工處以1000元的罰款。小廖可以與公司進行協商,否則可以向勞動仲裁或者勞動監察部門反映。
律師:
無故拖欠工資屬違法
據了解,小廖自2007年10月18日起到該公司工作,但并未簽勞動合同。而此事發生以后,公司沒有將最后一個月工資發放給她。
海南方圓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君表示,由于小廖被開除是發生在2007年12月底,故依然依據《勞動法》對此進行解釋。據了解,勞動者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方可解除合同。在試用期,用人單位可隨時解除合同,如果不在試用期,公司解除合同應提前一個月通知,并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據了解,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并可以責令其支付賠償金:(1)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2)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3)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4)解除勞動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可以看出,無故拖欠職工工資,資方要支付拖欠工資、補償金(25%拖欠工資額),必要時還要支付賠償金(但要以造成實際損害為前提)。(作者: 王桂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