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業,看似教學小事,如今卻讓眾多家長煩心。期末考試將至,家長們發現,孩子帶回來的作業很難。一年級沒學會加減乘除,就練找規律;英語沒認幾個詞就學歇后語……在某教育論壇,家長們大嘆苦經:“讀了中文系研究生,卻不會做小學語文題。”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小學老師布置作業正陷入一種“怪圈”,難度越“拔”越高,形式越搞越偏。
據了解,難倒小學生和家長的,一部分是超綱難題。董先生拿著兒子的作業叫苦:“一本書,小明第一天看了3頁,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頁,第10天看了多少頁?”他算了半天才得出答案:“這要用到高中才學的數列知識,三年級學生哪會算?”語文作業也難:讓二年級學生寫出意思相近的成語:水落石出、相得益彰、過河拆橋……王女士說,全家人查詞典、冥思苦想半天也沒全答出。她反問:“難道出難題才能顯示出老師水平高?”
一些學校還喜歡出怪題,別說孩子不理解,家長都摸不清頭腦。如用赤、橙、黃、綠、青、藍、紫打一國家名;有的更離譜:“紅花映綠葉×春=葉綠映花紅,讓學生說出紅、花、映等分別代表什么數字?”乍一看不知是語文還是數學題,孩子連題目都讀不懂。還有老師讓孩子計算三個骰子的點數組合,四年級小朋友擲到半夜,急哭了也沒做出來。
家長們提出,老師出題過度“超綱”,孩子無從下手,其實對思維訓練無益。而一些智力題、趣味題等,過去只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加餐”,如今卻成了所有學生的“家常飯”,有些強求。
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小學生作業難倒大人,其背后反映的是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誤區。比如,有的老師推崇學生做難題,以此提高成績;有的則認為考倒家長才能引起其重視,認真輔導孩子作業等。其實,布置作業是為了鞏固當天所學知識點,老師不能敷衍了事,也不可刻意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