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貴州省錦屏縣一個名叫圭葉村的地方突然名動四海,只因為他們村里的的財務審核公章被分成了五瓣,由5名村民代表各管一瓣,村里所有支出,只有經他們審核同意后把公章合起來蓋上才能報銷。這個與歷史上的“虎符”有些異曲同工之妙的“五合章”,被網民激動地套上了“史上最牛公章”的桂冠。
盡管人家“五合”了一年,但我們還是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興奮不已。有人說,這是真正有效、看得見摸得著的基層民主;有人說,這是解決困擾全國近70萬行政村村務公開問題的一把鑰匙;還有人說,應該向鄉級、縣級甚至更高一級的政府部門進行推行……溢美之詞,溢于言表。
這是個新事物不假,這個鄉村理財模式頗有些樸素的“技術含量”也不假,但如果以為我們就此摸到了基層民主的不二法門,未免有些盲目樂觀。竊以為,這個所謂的“史上最牛公章”并不具有大面積復制的可行性,它能夠作為“先進經驗”推廣的,只是章子里蘊涵的基層分權制衡的民主思維。
“最牛公章”的核心就在于把村里的財務審核權分到幾個村民手里,花每一分錢都讓大家一起拍板做主,避免了一兩個人暗箱操作導致的花錢隨意,報賬混亂——— 全部的看點僅此而已。問題是,這是有前提的:村里的人數必須足夠少,否則五人不足以體現代表性;被選出的“把章人”必須人格過硬,并且要和村干部關系“不冷不熱”,否則要么不好合作,要么得不到村民信任;村里的小組不能太多,最好只有五個,否則審定花銷時難免偏了這個、輕了那個……隨便哪個前提瓦解了,“五合章”便很容易整體“崩盤”。
這些條件在每年經費只有五千元的圭葉村可能很微妙地維持了平衡,但對于其他村落,尤其對于鄉鎮、縣級政府部門而言,卻很難如法炮制。到了大的村子,如果有10個小組,是不是要把公章分成10份?到了比較富裕的村子,財務開支較頻繁的情況下,是否要讓把章子的隨時待命?不管是10人聚齊,還是隨時待命,成本是否大了些?更重要的是,按照現有村里財政制度,也有村主任、會計等表面制衡的因素,這些人也都是村民選舉出來的,但為什么照樣屢屢出現賬目混亂甚至腐敗呢?村民把希望寄托在兩三個人身上被證明不可靠,又如何保證寄托在五六個人身上就可靠了呢?
其實,正是因為在各級部門的日常決策中,太缺乏最基礎的“分權制衡”,才讓我們對于這個“能看得到”的民主形式興奮不已,而不管它是否真的體現時代的進步!白钆9隆钡暮诵氖前褭嗔Ψ殖晌宸,讓村民代表互相牽制,但對于現代民主制度而言,這只是一個最簡單并且存在很多漏洞風險的形式,在小小的圭葉村或許可以暫時實現,但對更多的中國農村而言,還必須把希望寄于強化制度設計,在村級權力公開監督上、村務公開形式上、民眾參與保障上更多體現村民的意愿,探索更健全的權力掣肘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最牛公章”在過程公開、集體決策、橫向監督、向下負責等方面隱約存在的精神實質,才值得全面、深刻挖掘。
村主任譚洪康有句話很值得深思,按照他最樸素的邏輯“民主就是為了實現大家的意圖”———其實,村民自治所有的手段,都應該圍繞這個最樸素的邏輯來展開;任何民主形式,不管多花哨,最根本的指向應該就是“實現大家的意圖”。
這個“最牛公章”的確外表奇特,引人眼球,但如果對那枚漂亮的“最牛公章”過度闡釋,我們難免會被“史上最!闭诒坞p眼,很容易忽略其“最直接的分權制衡”這一精神內涵。
文/畢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