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無性婚姻伴侶:某女未婚,37歲,無生理缺陷,只是心理上更接受精神戀愛,希望對方是無性婚姻者,體健貌端(無其他疾病)……”
通過數十條的短信溝通,這則無性婚姻征婚廣告的主人陳薇(化名)終于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雖然并未謀面,但從談吐中感覺陳薇是位不善言談、很真誠的女性。從小跟隨媽媽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她一直過著寂寞孤獨的生活,不善與人交流、交往,“膽小”是陳薇對自己性格的總結。
同居男友讓她感到性愛是折磨
二十多歲,自己身邊的同齡人都開始婚戀之時,陳薇對找對象絲毫沒有感覺,她和母親一直都認為身材瘦小的她發育比別人遲緩,再過幾年就好了。也曾經有熟人給陳薇介紹過對象,但陳薇見了幾面后一點兒感覺也沒有,在心理她一直認為自己還沒到婚戀的時候,就這樣一直到了三十而立。在此期間陳薇從來沒覺得自己有什么不正常,只是沒碰到“可心”的。33歲那年,陳薇有了第一個男朋友。“我很喜歡我的那個男朋友,我覺得我們性格相投,互相愛慕,于是我們同居了,也就是在和男朋友同居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我與別人的不同!标愞闭f自己與男朋友在一起從來沒有過性的沖動和渴求,兩人之間的性行為完全是為了迎合和滿足男朋友的需求!懊恳淮涡陨顚ξ襾碚f都是痛苦的折磨,我們的關系也因此很快就結束了。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交過男朋友,因為一想到結婚后的兩性生活,我就無法忍受。”陳薇說。陳薇也曾懷疑過自己是不是同性戀,也因此查閱過相關的書籍并咨詢過醫生,還做了全面的身體檢查。得出的結論是:她的生理發育完成正常,也非同性戀者,可能是因為精神過度緊張等原因,導致心理無法接受兩性生活。
如今已經37歲的陳薇成了不折不扣的老姑娘,母親調動一切社會關系給她介紹對象,陳薇實在躲不過母親的催促,向母親如實地說明了自己的感受,表示自己只能過獨身生活。其實陳薇并非不向往婚姻生活,她也渴求有人關心她、愛護她,渴求有一個能夠相依、相助,互相愛慕的生活伴侶,但是她就是無法接受性生活!皼]有人會愿意和你保持柏拉圖式的交往,婚后的兩性生活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我只能關閉自己,不再接受任何男性!标愞闭f這也令她非常痛苦。
廣告征婚,她要找個無性的愛人
毫無疑問,“無性婚姻”對于陳薇來說是非常合適的,此前她在報紙上也曾看到過別的城市出現了“無性婚姻介紹所”,于是她悄悄地四處打聽,希望哈爾濱也能有這樣的婚介,但是一直讓她失望。不久前她無意中在《新晚報》上看到了一個“無性婚姻”的征婚廣告,那位征婚者也是位女性,是“石女”。于是陳薇受到啟發,也為自己在報紙上刊登了無性婚姻的征婚廣告。
陳薇告訴記者,迫于世俗的壓力,陳的“毛病”只有母親知道,為了女兒的幸福,年近七旬的母親也支持她廣告征婚。自從征婚廣告登出之后,她接到了40多個電話和短信!按蟛糠侄际且恍o聊人的來電,還有些人甚至在電話和短信中言語粗俗、人身攻擊,這是我沒想到的。也有一些真誠的應征者,都是先天或是后天某種原因喪失性功能的男子,身份大都是工薪族和農民工。其實我心里更希望找一個和我一樣生理健康,只是心理不接受兩性婚姻的人,現在看來是很難的!标愞闭f目前應征者中還沒有令她滿意的,她還會繼續刊登征婚廣告,她希望社會能夠寬容和理解她,也希望那些無聊的人能夠尊重別人,不要來騷擾她。
三類人期待無性婚姻
雖然報紙上無性婚姻的征婚廣告才剛剛露面,但是在互聯網上相關信息已經鋪天蓋地。
在百度和Google上搜索“無性婚姻”,第一條出現的都是這個“無性婚姻網”的信息。這個全國最早,已經擁有兩萬多會員的網站是專門為特殊人群提供無性婚姻交友服務的網站。
在那里無性婚姻被定義為:男女雙方在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結成的夫妻關系。無論傳統觀念看這樣的夫妻關系是多么不可思議,但是這種特殊的婚姻關系是有其形成原因和參與人群的。據這家網站統計,在注冊的兩萬多會員中,六成是喪失性功能的人,三成是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希望找一個女同性戀者組成一個形式婚姻,給家人一個交待),一小部分生理上沒有器質性病變,純粹是心理問題而選擇無性婚姻。記者了解到,網站是由一位名叫林海的年輕人建立的,最初只是為了在互聯網上為他的一個因工傷喪失性功能的朋友尋找一個家,沒想到網站迅速壯大,兩年來這個交友網站已經為500對會員促成了無性婚姻。但是林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有兩萬多的會員在網站上留下了自己的信息,但并不說明他們都是在宣揚無性婚姻,在他們心中,這是一種痛,是無奈。他們來到這里,只是為了達成他們對婚姻的愿望,并獲得心理安慰———畢竟他們還有這么多的同類。
在無性婚姻網的交友信息中記者同樣也找到了很多來自哈爾濱的登記會員信息。
心理學家:切莫輕言“無性”
對于陳薇的抗拒兩性生活的心理,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心理專家張聰沛分析,陳薇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性冷淡”,很可能是在第一次性經歷時產生了厭惡情緒,或是存在“性是丑陋的”認識誤區,于是從心理上產生排斥性。很多人隨著以后兩性生活的不斷適應,厭惡情緒會漸漸地得以改善。但是像陳薇這樣只與一個男性發生性關系,又是以痛苦的感覺結束,從此便拒絕兩性接觸,這種意識被不斷地強化后,就會由最初的反感到排斥,最終發展為停止性生活。張聰沛說:“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有這樣的病例,這種心理問題是可以通過心理門診治療來解決的。如果陳薇通過征婚找到了也是一個因為心理原因而選擇無性婚姻的人,那么如果他們情投意合,隨著共同生活中感情的加深,他們可能會告別無性婚姻,而成為正常的夫妻?墒侨绻x擇的是因為外傷等原因造成的沒有性能力的男子,那么她就將一生告別正常的兩性接觸!睂<医ㄗh陳薇和與她有相同問題的人相愛,都不要輕言“無性婚姻”,至少應該先做必要的治療之后,再決定自己的選擇方向。
社會學家:“無性”選擇應該被理解和寬容
“‘無性婚姻’與曾經被媒體熱炒的‘同性婚姻’不同,至少它不存在現行法律上的爭議,一男一女,別管是為了什么結婚,形勢上是符合傳統的婚姻模式的。對于選擇‘無性婚姻’的人,在現在這種多元化社會中,應該被理解,也能夠被理解!笔∩鐣茖W院社會學所所長趙瑞政認為。
據了解,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職業疲勞頻發,很多夫妻實際生活中都處于“無性”或是“少性”的狀態。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進行過一項調查,在被調查的3824位20歲到64歲的已婚或同居男女中,每月性生活不足一次者達到28.7%,在最近的一年里,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占6.2%。而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兩性生活,正是社會學家認定的“無性婚姻”的標準。而且越是大城市,“無性婚姻”現象越嚴重。趙瑞政認為,無論是那一種類型的“無性婚姻”,也無論這種婚姻到底會持續多久,無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還是個人喜好和隱私,雖然不是主流,但完全沒有必要視其為“另類”,而應該給予寬容和理解。(慕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