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偉是江蘇人。去年,才25歲的他報名參加了“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遠赴非洲埃塞俄比亞,在那里度過了整整一年。
李偉偉也是第一位由福建團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協會派遣的援外志愿者。昨日下午,他的工作單位省農科院為他“接風”,記者借此機會聽他講述了在非洲的難忘經歷。
只身到埃塞北部一學校
2006年11月1日凌晨,50名中國志愿者抵達埃塞俄比亞,簡單集合后,李偉偉和另外兩位志愿者被分到埃塞北部的阿姆哈拉州,按照事先安排,每一個志愿者所到的學校,都會有一名中國教師,方便彼此照顧。
可一到阿姆哈拉,當地農業局的官員就告訴他們,目前當地只有兩所學校有中國老師,也就是說,他們其中的一個人,只能只身前往。思來想去,李偉偉鼓起勇氣主動提出,愿意前往那所學校。
三月不知肉味
和兩位同事分手后,在阿姆哈拉州農業局的安排下,李偉偉來到了當地一個叫布雷的農業學校,開始了志愿者生活。
吃飯,是李偉偉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在學校里,為了節省開支,老師們都是集體籌錢去市場上買一頭牛回來吃一段時間。但由于一開始和同事還不熟悉,李偉偉并不知道這樣的“規矩”,于是,他成天就躲在宿舍里,素食,土豆、胡蘿卜和米飯,這就是他每天的食譜。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近三個月。
教他們用“中國造”儀器
有一次,他在實驗室里發現了一臺“土壤水分測定儀”,仔細一看,竟是中國生產的。于是,李偉偉問老師這臺儀器用了多久,可得到的答案卻是:“一次也沒用過。”原來,這臺儀器的說明書都是中文,當地沒有人看得懂,只能閑置下來。遇到要檢測土壤水分時,學校里的老師得到幾百公里外的州農業局實驗室,非常不方便。
得知這情況后,李偉偉向學校要來了說明書,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加上查閱字典,他不僅教會了老師如何使用儀器,還把中文說明書翻譯成英文,存放在實驗室里。這個舉動,讓學校領導對這名黃皮膚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中國人成了街頭明星
他告訴記者,剛到學校時,他和同事一起上街購物,因為自己穿著印有“中國志愿者”的衣服,很多素不相識的人,尤其是一些小孩,都熱情地豎起大拇指,向他打招呼,嘴里不停喊著:“CHINA!CHINA!”班里的學生也和這位中國老師特別要好。
一位老教師告訴他,非洲很多公路、橋梁、大樓等基礎設施,都是中國援建的。
這讓李偉偉很受鼓舞,雖然志愿者生活非常艱辛,但他告訴自己:“在非洲,我不僅是自己,更代表著CHINA。”(記者 王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