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買的哈飛面包車,從2004年發(fā)現(xiàn)車被套牌且套牌車頻頻違章,截至今年10月7日發(fā)現(xiàn)在東莞、深圳兩地被套牌違章達40次”,車主丁先生說他已不堪其擾。從6月份開始他專職到東莞蹲抓套牌車,前日中午,終于堵住了套牌車。目前,套牌車主已被警方拘留。據(jù)了解,丁先生買車花了58000元,抓套牌車就花了近40000元,他表示不排除起訴套牌車主要求賠償損失。
買車3年被套牌違章近40次
2004年11月,丁先生偶然一次上網(wǎng)查車訊嚇了一大跳。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在龍崗區(qū)域竟然有一次違章記錄,而自己的車從未到過龍崗,于是他到龍崗交警隊查詢,被民警告知可能被套牌并建議先報警,丁先生隨即報警。
“當時因工作太忙沒有太在意”,丁先生介紹,他當時沒把事情放在心上,可是被套牌的煩惱遠未結束。在隨后的3年時間里,他屢次收到違章罰單,套牌違章記錄增加了30多次,特別是今年,到10月7日為止違章記錄多達20次,“抓不到套牌車,我就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啊”,丁先生說,他2003年底買了這輛車,一直給朋友的快餐店買菜送餐,現(xiàn)在車被套牌成這樣,工作也沒心思干了。
專職尋套牌3月花費近4萬
昨天下午,記者登錄深圳市交警隊的違章記錄查詢,看到丁先生的套牌違章記錄近40次,而且多發(fā)生在東莞、深圳兩地。“今年1至6月份竟有11次違章,而且我發(fā)現(xiàn)大多發(fā)生在東莞的一路段”,丁先生介紹,從6月份開始,他決心找到套他車牌的車。于是,他送餐的工作也放下了,一有空就開車去東莞各路口守候,“可是一直沒有逮住”。
10月15日,星期一。在仔細研究了違章記錄后,丁先生發(fā)現(xiàn)一半以上的違章記錄集中在東莞樟木頭鎮(zhèn)附近一路段。“我們租了兩輛車,找了八個人”,丁先生的朋說,15日早晨5點多,他們就從深圳動身到東莞,在套牌車常出現(xiàn)路段的3個路口守候。據(jù)他介紹,上午9點他們發(fā)現(xiàn)了套牌車,就一直跟著,11點鐘將車堵住,套牌車被抓現(xiàn)形。
“我被折騰得太慘了,去了東莞無數(shù)趟”,丁先生很氣憤,他說為了抓住套牌車,他工作也放下了,光租車就幾十次,各項花費加起來已經(jīng)近4萬元。
套牌車現(xiàn)形車主被拘15天前天下午3時,丁先生他們將套牌車主帶回深圳,并移交給了羅湖交警大隊。“當時套牌車主說車是自己買的二手貨”,丁先生對套牌車主的說法表示懷疑,“自己買的車誰會那樣肆無忌憚地違章”。
昨天下午3點半左右,記者和丁先生到羅湖交警大隊了解情況。“套牌車主已被予以拘留15天”,當時民警說,他們已經(jīng)查明套牌車主的行駛證是假的,套牌車輛應該有盜搶嫌疑。他說,套牌車主必須對其違章行為負責。
而丁先生也表示將和套牌車主商量,丁先生認為,尋找套牌車的花費,套牌車主應該對其進行賠償。
律師:可向套牌車主索賠
廣東國暉律師事務所李軍律師認為,套牌車主的這種行為是一種侵權行為,他侵犯了被套牌車主的財產(chǎn)權,而被套牌車主可以通過起訴套牌車主,要求法院判決對方進行賠償。但他指出,這個補償應該是合理補償,而不是說無限度的。抓套牌車本來是警察機關公權力的職責,而個人行動是一種私權力維權,成本會比較高。這種情況下,法院往往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酌情裁量。
疑問:套牌為何如此專業(yè)?
昨天下午4點鐘,羅湖交警大隊西嶺下扣車場,丁先生的車和套牌車停在一角。“這簡直就是孿生的嘛”,一位車場工作人員這樣說,兩輛車同為哈飛面包車,車型完全相同,顏色同為銀灰色。
“這輛車應該在我買車不久就被套牌了”,丁先生說,當時他發(fā)現(xiàn)套牌車主的行駛證上登記的家庭地址、發(fā)動機號、車架號等等都跟他的行駛證上的一模一樣,讓人驚訝的是行駛證上的車主名字都姓丁,后面的兩個字則是諧音字。
套牌渠道多多 車主防不勝防
套牌車如何出爐?業(yè)內人士分析買車、投保、修車、上牌等任何一個過程都可能成為車主信息泄露的渠道。
●車管所等,買車后要辦理一系列的手續(xù),這就不可避免地要填寫自己的詳細資料。而且現(xiàn)在個人的信息比如違章記錄等都已經(jīng)實現(xiàn)網(wǎng)上查詢,這也可能成為車主個人資料被泄露的途徑。
●保險公司,買車后上車險是必要的一步。那么,個人資料填寫是必然一步,而一旦填寫了也就不能保證其安全性。近年來,車主個人資料通過保險公司泄露的現(xiàn)象也是屢見不鮮。
●車專賣店,購車的時候,要填寫一系列的資料,家庭住址、電話等等都會表明,盡管很多汽車專賣店表示他們有專門的信息服務系統(tǒng)來管理,但這也成為個人資料可能被泄露的一個方面。
●汽車修理場,對愛車進行保養(yǎng),往往要填一大堆的資料,這樣車主的資料也就被獲取,而使資料被泄露成為可能。 (記者 王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