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一個單位的職工,同住在青田縣市中心一個住宅小區(qū)里。既是鄰居又是同事,卻為了一件事情爭執(zhí)了近十年,最后,一至六樓的16家住戶將頂樓的3家住戶告上了法庭。
他們爭執(zhí)的焦點在于,頂樓的閣樓到底是歸七樓住戶獨有,還是應該由所有住戶共享?16戶住戶把新實施的物權法作為起訴依據,昨天,該案正式由青田法院立案。
這是在新物權法于10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浙江首起運用物權法維權的官司。原告律師坦言,就是等著新物權法一實施就起訴的,因為這個問題在以往民法里是個空白,現在在新法中有了明確規(guī)定。
爭執(zhí)從新樓入住就開始了
這是一棟共七層樓的多層住宅,一樓三戶的格局,是1998年由當地郵電局(當時郵政和電信還沒有分家)作為職工福利分給21戶職工的。也正因為有這層同事關系,事情爭執(zhí)多年卻遲遲沒上法院。
紛爭從搬進新樓后就開始了。該樓七樓上面還有一層閣樓,閣樓格局跟下面的住宅一樣,也是一梯三戶,分別裝有鐵門。這棟樓住宅每套面積都在110平方米左右,所以,同樣大小的頂樓閣樓讓大家都很心動。
但是,沒過多久,閣樓那三套房子的鐵門被七樓的三戶住戶換成了防盜門,鑰匙自然也各自拿著了。這樣一來,一至六樓的住戶就再也上不去了。
近十年的調解最終失敗
2000年,一至六樓的住戶就聯名寫信給單位領導要求協調。
雙方的說法似乎都有道理。
一至六樓的住戶說,閣樓房本來就是公共設施,應該由大家共享。有住戶說,因為樓間距太近,一到四層經常曬不到太陽,所以能上閣樓外平臺去曬曬被子也是很重要的事。這門一鎖,可怎么行呢。
七樓住戶也有自己的說法,他們說當初職工分房時分到七樓已經比較吃虧了,而且七樓漏雨比較厲害,所以他們多次進行修理、維護,還搭建了通道通往平臺,費用都是自己掏錢的,要大家享受,說不過去。
單位無法調解。住戶們的關系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都是同事,但是一至六樓的明顯把七樓的同事孤立了起來。無論是在單位還是樓道里碰了面,大家刻意地回避著房子的問題。
今年,這棟樓有兩戶住戶把房子給賣了,一樓有一住戶賣了80萬,而七樓的住戶同樣面積的房子賣了95萬。大家隱隱覺得這之間的差價也就是閣樓的價值。
在七樓房子賣掉后,新住戶入住時,一到六樓的住戶單元門口貼上了通告,把有關閣樓的紛爭亮給了新住戶看。
用上物權法第70條作依據
今年6月,一至六樓的住戶一起委托了一位律師,給七樓的三家住戶發(fā)了律師函。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單位召集雙方做了最后一次調解,還是以失敗告終。
律師說等一等,等到10月1日物權法實施后就起訴。因為物權法第70條對這個情況有很明確的規(guī)定:業(yè)主對建筑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像青田這些住戶的情況,閣樓層就是應該屬于“共有部分”。七樓住戶獨占的行為屬于侵犯了其他一至六樓住戶的權利。
青田法院表示案件將擇日開庭審理。
不少業(yè)主都想用一用物權法
物權法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類似的官司早在兩年前,麗水也發(fā)生過一起,當時是頂樓的一家住戶把另一家給告上法庭,原因是另一住戶把頂樓大部分地方占為己有。官司一打兩年,物權法讓原告看到了希望,盡管還沒有真正用上物權法,但上個月,此案在二審時獲得調解,被告必須將平臺恢復原狀,并且承擔所有訴訟費用。原告代理律師說這樣的調解結果令人非常滿意。
浙聯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戴和平說,進入10月份,隨著物權法的正式實施,已經有不少業(yè)主前來咨詢,其問題大多為小區(qū)道路和綠化帶被改造為車位,有的是開發(fā)商賣給業(yè)主,有的是物業(yè)開收停車費,如果按照物權法,這些都屬于公共用地,應為業(yè)主共享,怎么能由開發(fā)商和物業(yè)來支配與獲益呢。(記者 肖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