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終于再奪“諾貝爾獎”。只是這回的“諾貝爾獎”和這個月馬上要頒發的正式的諾貝爾獎并非一回事,而是“搞笑諾貝爾獎”。仔細研究下這個搞笑獎,發現雖名為搞笑,但令人深思之處頗多,它所鼓勵的,依然是創新,哪怕或多或少在獲獎項目的內容上有些天馬行空。但毫無疑問,沒有創造力,沒有突破常規的想象力,想拿到“搞笑諾貝爾獎”的難度絲毫不亞于諾貝爾獎本身。
據加拿大《明報》報道,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已于10月4日在哈佛大學公布,由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頒獎給一些“科學家”和“文學家”,嘉許他們看似稀奇古怪但“其實發人深省”的研究。最矚目獎項之一的“和平獎”,由提出研究化武春藥,令士兵陣前“斷背”放棄打仗的美國空軍實驗室奪得。而今次的“搞笑諾貝爾獎”也破天荒地有華人獲得者了,華裔發明家謝國楨發明類似蝙蝠俠電影的漁網裝置,號稱可將銀行劫匪“一網撈獲”,結果獲得“經濟獎”,成為此獎項的華裔第一人。
一邊是為華人高興,一邊卻多少有點兒不是滋味。自諾貝爾獎現世以來,華人先后奪得過物理學獎、文學獎等八個獎項,如今連“搞笑諾貝爾獎”也有華人得主了,但中國本土迄今仍屬空檔。我們提創新那么多年,為什么在以創新等為宗旨的最高獎中卻始終難覓國內人士的身影?為什么華人在國外可以摘得殊榮,在國內卻難以出頭呢?如果說因為以前別人歧視我們,資訊不發達等,或許還能解釋得通,可如今,國內導演在世界知名影片展上捧得大獎并不稀奇了,這也充分證明,世界大獎的評比并非會專門歧視一個國家,而可能在于我們在某些方面缺乏具有開創性的想象力以及科學精神。
其實,“搞笑諾貝爾獎”與其說搞笑,毋庸說要充分發揮人類的想象力,即使這種想象力看起來有那么一些荒唐,但只要符合一定的邏輯,誰說這樣的搞笑獎將來不會躍升為正式獎呢?問題在于,想象力是不能依靠計劃和行政指令得來的。最糟糕的就是那種命令式想象,事先劃個圈圈,在圈圈內發揮所謂的想象力和創新力,那自然只是對圈圈的詮釋,豈能有什么真正的想象和創新呢?莊子在《逍遙游》中曾引文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是古人對神物的想象,可如果在鵬之外套上限制自由的金剛圈,就好像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即便鵬這樣的神物,還能逍遙地暢游天南海北嗎?
我們原本是不缺乏想象力的,無論是莊子對鯤鵬的想象式描述還是辛棄疾對砍去遮掩月光的桂樹的想象(見《太常引》“斫去桂婆娑”句),都說明想象力并非他國的專利。問題在于,我們民族的整體想象力似乎沒有得到根本意義上的光大,雖然不時有個人化的優異表現,但整體上的進步并不明顯。而當今的科學創造既要充分發揮個人的才智和勤奮,也要整體地推動自由創造和自由思維的氛圍以及配合,正是在這種整體中,每個個人的天才才得以彰顯。我們看起來整體是有了,那么多的科研機構至少在表面上是人才濟濟,可惜,整體之中的命令式創造、安排式想象依然屢見不鮮。這或許正是我們總是缺席重要科學獎項的因由吧。
一句話:要得諾貝爾獎,不如先闖闖“搞笑諾貝爾獎”關吧;而要想摘得搞笑桂冠,就輕松一些,多一些沒有預設前提的真想象吧。
文/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