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以前,夏琳(化名)和丈夫平靜地走進民政局領取離婚證。就在8月初,經歷了8年愛情長跑的他們才在同一個地方領取了結婚證。記者發現,結婚再很快離婚,在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年輕人中越來越多。
[大學偶然邂逅 走在一起]:27歲的夏琳說,她和劉遠力(化名)是高中同學,兩人分別都考上了我市兩所大學,偶然的一次邂逅讓兩個人再次開始接觸,逐漸產生了感情。
[畢業分兩地 遭家人反對]:大學畢業后,劉遠力連人帶戶口去了北京;獨生女夏琳則在家人的安排下進了我市一家事業單位。兩人幻想劉遠力能在北京站住腳后,夏琳就去北京。
兩人的計劃遭到了夏琳家人的反對。半年后,劉遠力回到重慶。回想起當初,夏琳覺得既甜蜜又苦澀,她住在自己家里,而劉遠力則住在公司的宿舍。為了見面,夏琳下班后常常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從沙坪壩趕到渝北。劉遠力也常常晚上11點才從沙坪壩坐車到花卉園,再轉車回渝北。
[買了房子 兩人壓力變大]:2005年,兩人開始租房同居,同年底,他們在沙坪壩購置了一套兩居室。但矛盾也接踵而至,因為房子還沒交,他們繼續租房住的同時還要付按揭,經濟上壓力比較大。劉遠力早出晚歸,夏琳也不敢再亂花錢。沒有了旅游,減少了購物……兩人有空就在家里上網,甜言蜜語也變成了簡單的談話。
“他像個‘火藥桶’,一點就燃。”夏琳說,兩個人之間的談話越來越少,說到很多話題都會吵架,于是便更不愿意說話。
[結婚一月 兩人平靜離婚]: “舍不得分開,又沒有過下去的勇氣,只想就這樣一輩子過下去吧。”夏琳這樣總結結婚前的心態。于是,8月的一天,他們順理成章地領了結婚證。
婚紗照還沒有照,酒席也還沒有辦。一個多星期以前,劉遠力突然對夏琳說:“這樣的婚姻你快樂嗎?”沒有爭吵和留戀,第二天,夏琳平靜地寫下了離婚協議書,兩人一起去了民政部門。夏琳說,離婚后再看劉遠力,仍然覺得他像當初那么的好,卻再也沒有愛的激情。
專家分析:
只談愛是在埋“地雷”
重慶婚姻危機服務中心的婚戀專家張渝成表示,劉遠力和夏琳的婚姻在目前的社會中是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大學生談戀愛與工作相對穩定后談戀愛是不一樣的,前者只管感情,后者是居家過日子。正確的做法是在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就要充分考慮感情如何發展。而劉遠力從北京回到重慶,從表面上看是為了愛情,其實反而增加了壓力,當日后感情出現波折或趨于平談時,就會成為他給對方施加壓力的借口。兩個人不顧現實的做法,為他們的情感埋下了“地雷”。
理性度過婚姻磨合期
“80后”的人普遍對婚姻過于功利化,對婚姻的責任過于淡化,解決問題過于簡單化。但結婚不是感情的必然結果,而是一種改善感情的工具;離婚不是感情的完全終結,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張渝成認為,其實他們完全可以理性度過婚姻的磨合期。只要是婚姻都會面臨相似的問題,永遠都不可能只選擇逃避。(記者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