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在,第一批獨生子女都已進入了婚育期,他們當中最大的二十八九歲,最小的也已二十六七歲。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吃著洋快餐長大,自我意識強烈,缺乏生活能力,曾被父母寵為“小皇帝”、“小公主”的這第一代獨生子女,似乎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遇上了“瓶頸”。家庭素質教育專家、知名作家于秀根據其多年的研究及對12位獨生子女和他們父母的調查訪談,以口述實錄的形式講述了他們在個人婚戀生活中的經歷和遭遇。此次摘錄的是相親近百次而一無所獲的大齡男孩的口述實錄。<口述者:章曉
出生:1978年
年齡:28歲
職業:公務員
籍貫:北京人
獨生子女證:已領
聽章曉的父親說他們已在這種父母相親會上轉悠將近兩年了,給兒子介紹的女孩也達到了一百多人,可硬是一個也沒成。眼看工作穩定、事業小成的兒子已接近而立之年,兒媳婦的事兒還沒有著落,做父母的不免有些著急。照片上的章曉眉清目秀,高大健壯,這么帥的男生居然也難找女朋友,更何況章曉的父母早已把兒子結婚的房子買好了,裝修完了,前不久又給章曉買了一部車。章曉的父母看上去也不過是普通的知識分子,為孩子的婚姻大事他們幾乎是全力以赴。可即便是這樣,兒子的身邊依然是空空蕩蕩,連個正式的女朋友也沒有。是章曉的條件太高?還是如今的女孩子越來越珍稀?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章曉的上百次相親都難以修成正果?
與照片上的小伙子相比,眼前的章曉更加的帥氣、陽光,充滿了濃濃的書卷氣,學心理學的他講起自己的經歷來,自然有一股充滿了細節的吸引力。
潑婦般的博士女友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相過一百次親了,準確地講大概是106次,兩年多里,不管是朋友介紹,還是父母聯系的,我都很認真地去對待,甚至嘗試著去跟女孩子發展,但遺憾的是,我真的沒辦法去評價現如今的女孩子。
不了解我的人以為是我條件太高,紛紛勸我要現實一些,實際上我自認為我的條件也就是最一般的要求:長相說得過去就行,學歷跟我差不多就行,家庭條件可以忽略不計,關鍵是人品要好,要懂禮貌,心地善良,淳樸一些,不能過于世俗拜金。
令我無奈的是,在我所見過的一百多位女孩中,不拜金、不崇尚追求物質的女孩屬于鳳毛麟角,這可能是我跟她們無法更深入地發展的很重要的原因。我最早談的那位女友,是北京某高校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她生于1979年,跟我一樣也是第一代獨生子女,我們雖然是別人介紹認識的,但大學里我們讀的是同一個專業,因此,我們還是很談得來的。
交往了一段時間后,我父母認為這女孩不錯,就開始想要讓我跟她訂婚。在我父母剛剛流露想要讓我跟她訂婚的時候,她就給我提要求了,先是要求我把工資交給她來管,后來又給我訂規矩,她們家所有成員的生日我都得記在筆記本上,并且,要送禮物送鮮花。星期天總希望我陪她逛街,雖然她是個在讀博士,可除了考試我很少看她會去研究學問,各種品牌她如數家珍,還要求我給她買昂貴的化妝品,如果不買就要跟我分手。除了衣服、化妝品,她生活里的很多開支都要我來承擔。
到后來我發現我的東西經常不見了,連錢包里的錢她也會偷著拿,并且,她會把從我錢包里偷拿的錢用來買昂貴的禮品送人,這讓我覺得有些可怕。正在這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了我的工資單,也許是我工資單上的數字遠遠低于她的期望,她扔下了一句:“拿這樣的工資,你就不自卑嗎?”當著我父母的面兒,怒氣沖沖摔門而去。
面對這樣的女孩我還能說什么,這位博士女友給我最大的教訓便是,人的素質是沒辦法用她的學歷來衡量的,并不是學歷高的人素質就高。我的博士女友經常因為我的收入和她的期望之間的差距而跟我大吵大鬧,有時甚至當著我父母的面兒就罵罵咧咧,摔門,拍桌子,這讓我特別的失望。我把想跟她分手的想法跟父親談了,可父親說,這孩子的脾氣是差了點兒,可只要你能忍,我和你媽也能忍,只要你愿意,我們沒問題。
聽父親這樣說,我的眼淚差點兒出來,這算什么呀,為了這樣一個潑婦般的女孩,我竟然讓父母也跟著受委屈,他們都是特別善良和知書達理的人,怎么可能將來跟這樣的兒媳婦相處,我一直認為婚姻絕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兒,它是幾個家庭幸福的保障,為此,我毅然決定和博士女友分手。
應該說通過父母相親會見過的女孩都有不錯的學歷和受教育背景,甚至大多數家庭也是中等收入以上或更好的,可這些女孩竟然大多很相似,拜金、缺家教、沒禮貌、自我意識強烈的,出口傷人的占很大的比例,有時候這跟她們的受教育程度無關,一個博士或碩士并不比一個只讀過大專的女孩更有教養,更懂禮貌。
現實的高干女友
小孫,26歲,高干子女。雙方父母交流過以后,我跟小孫在網上聊了幾次,感覺還可以,約好我去單位接她見個面談談。
到了她的單位接上她,小孫一上車就不太高興,沉默了一會兒,一開口就是:“怎么你才開這車呀,我們家的車是紅旗,怎么你不買一輛馬6啊?”應該說我那車在同齡人當中絕不算是差的,好歹也是一輛中檔轎車,我想解釋一下,又突然覺得沒這個必要啊,我跟你是頭一次見面,下面怎么著還沒譜兒呢,憑什么你喜歡馬6我就得買馬6啊。再者說了,你是談男朋友還是談車啊,能跟大奔談“戀愛”嗎?“天下無賊”里不是說了嗎,“開好車的就一定是好人嗎?”這種女孩真是世俗的讓人無法忍受。還沒等我有所反應,小孫又說了,“你買的房子是幾居呀?”見我沒接茬兒,她接著說,“我們家住的可是獨幢小樓,我爸還有司機呢。再者說了,你收入怎么樣啊,也不少掙吧?”
見我不怎么吭聲,小孫有點兒不耐煩了,“我可不是一般的女孩子,你要是條件不行,咱們就別瞎耽誤工夫了,一般的男人我也看不上。”沒想到在網上溝通時還能聊點兒別的的小孫,現實生活中竟是這副德行。
頻頻失敗不失信心
在這之后我又見了很多很多,相親幾乎成了我的業余生活。白小姐,26歲,獨生子女,留英碩士,美國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也許是留學生活太過艱辛,整個人已成為“工具”狀態,只對談工作有興趣,幾乎無法正常交流。張小姐,法律專業畢業,29歲,獨生子女,拒絕見面,只愿意在網上交流,發過來的照片滄桑而疲憊,拿著幾十萬的年薪,卻一再說自己不快樂。
有的朋友問我,說你經歷了這么多,是不是有挫敗感?我卻認為我越來越有自信了,因為見得越多,你就越有判斷力,雖然我的確對現在的女孩挺失望的,但我始終相信,只要不放棄,總會找到那個讓我有信心成就幸福婚姻的女孩,我會繼續找下去。
于秀點評
采訪完章曉我的心情郁悶而沉重,在章曉看似輕松的敘述中,我分明看到一個相了上百次的親卻一無所獲的28歲男孩的疲憊與無奈。可這就是生活的真實,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在索要幸福婚姻時的代價,每個人都想要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可問題是到底怎樣的生活,怎樣的婚姻就是幸福的?從章曉的經歷來看,現代有不少的女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已把幸福完全定義為金錢和物質了。
幾次到北京幾大公園的父母相親會上采訪,我也深有感觸。那些結伴成群,手里拿著孩子的照片、學歷證書,以及各種證明的爸爸媽媽們,其心之懇切讓人為之動容,可他們一開口卻必是“您家有幾套房子啊?孩子開的是什么車啊?年薪是多少啊?有醫療保險嗎?是穩定的工作嗎?房子有沒有貸款啊?”等等。
所以,在父母都是這種心理狀態的情況下,我們能只怪那些和章曉見面的女孩子世俗嗎?<如果我們的父母們,還在一味地以把孩子送進大學為己任,而不對孩子進行生活的教育,愛的教育,人性的教育,甚至是家庭素質的教育,那么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困惑與迷茫便會噩夢一樣再傳遞給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獨生子女。
那么就請每一位做父母的從現在開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去引導自己的孩子吧,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承擔他們該承擔的成長,先培養他們學會去愛,他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愛。(趙明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