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最近有點煩。
幾天前,剛把戶口轉到廣州市海珠區藍色康園小區的她接到物業管理處電話,海珠區公安分局辦證中心發來通知:她的身份證號碼跟別人重號,要到公安局去改。“我的身份證號碼都用了11年了,怎么到現在才發現?”
在這個小區里,和李燕同時煩心的住戶還有8個——隨著社會發展,每位公民的身份證號碼涉及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均大為增加。因此他們不是懼怕換號碼,而是厭惡由此帶來一系列漫長的“后遺癥”。
銀行存折、股票賬戶、房產證、駕駛證、車輛行駛證、護照、港澳通行證、公積金賬戶、保險賬戶、個稅完稅證明、結婚證、本科畢業證、碩士畢業證、博士畢業證等資料,幾乎件件都與身份證號碼有關。
根據廣州市公安局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提供的數據,目前廣州已基本上完成二代證發放工作,但是3.2萬多人的重號信息正在清理糾正當中,主要集中于近年來跨地區入穗人員。
事實上,廣州3.2萬多人身份證重號并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據悉,北方某省的一個縣就有10萬人身份證重號。數據顯示,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仍未解決身份證重號問題涉及100萬人以上。
有專家指出,隨著身份證作為個人識別方式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身份證重號給公民生活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18位身份證號碼編排原則
1-6位為地區代碼,其中1、2位數為各省級政府的代碼(廣西為45),3、4位數為地、市級政府的代碼(南寧市為01),5、6位數為縣、區級政府代碼(西鄉塘區為04)。
7~10位為出生年份(4位),如1977
11-12位為出生月份,如10
第15-17位為順序號,為縣、區級政府所轄派出所的分配碼,每個派出所分配碼位10個連續號碼,例如“150-159”,其中單數為男性分配碼,雙數為女性分配碼,如遇同年同月同日有兩人以上時順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個分配碼。
第18位為校驗位(識別碼),通過復雜公式算出,普遍采用計算機自動生成。作為尾號的校驗碼,是由號碼編制單位按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某人的尾號是0~9,都不會出現X。但如果尾號是10,那么就得用X來代替。
這個月以來,李燕的生活真被那串背得滾瓜爛熟的身份證號碼攪了個亂。6月份她在忙碌的工作中剛把戶口遷到位于廣州海珠區藍色康園小區,沒幾天就接到小區管理處的一個通知電話。
太復雜:號碼牽一發動全身
“管理處說公安局通知我的身份證號碼和別人重了,所以必須要改掉。”李燕說她一聽就蒙了,半年前自己的一個朋友也是身份證和別人重號,經歷了一大堆麻煩事。“我1986年在江蘇老家辦的身份證,好好地用了11年,怎么現在才告訴我重號?”
隨后,李燕立即撥通海珠區公安分局辦證中心咨詢電話詢問,該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查詢了李燕報上的身份證號,告訴她有重號,對方叫李小青,戶口所在地是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恰好李燕老家也是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不過,1993年她就考取了武漢大學,2000年碩士畢業后來到了廣州一個事業單位工作。
李燕說,最早的身份證是她16歲那年在老家江蘇辦的,后來考取大學,在學校里換了身份證,身份證號碼從15位升到18位。然后李燕來到廣州,戶口先落在單位,買房后戶口遷出,隨后在海珠區換了二代身份證。
海珠區辦證中心工作人員告訴李燕,最近全國各地的身份證信息都進行了聯網,因此才發現重號。
李燕反應很快,她馬上與家鄉的公安部門聯系,查到那位和自己特別“有緣”的老鄉李小青,至今仍在江蘇老家。于是她通過有關部門勸說對方更改號碼。“她在老家,改起來方便。而且我剛買了車和房子,手續非常多,由于家鄉和廣州的經濟發展條件不一樣,估計她的身份證號碼使用率沒有我高。所以我趕緊勸她改。”
經過好幾天的斡旋,家鄉的公安部門終于答應幫她向李小青做工作。李燕狠舒了一口氣——這件事算是得到一個解決。想想還是不放心,上個周末,她趕緊打點行裝,回家鄉去專門落實這件事情的解決。
很普遍:小區一天收到9張通知
無獨有偶,就在這個小區記者了解到,收到身份證改換通知單的不只李燕一個人。樓盤小區管理處的李小姐拿出一把通知單,告訴記者,“這里還有很多人需要更換身份證號碼的。”她告訴記者,這一批通知單是廣州市公安局海珠分局綜合辦證中心6月12日統一派發的,該小區一共收到了9份。
“被通知到的業主都非常驚訝,不過大家都忙得沒有時間過來拿單。”李小姐也有些詫異,這個小區的住戶200來人,而小孩是沒有身份證的,算下來這個概率確實挺高。
記者從海珠區幾個住宅小區管理處了解到,有好幾個小區的管理處人員都聽說了這個情況,但他們不采取直接通知業主的方式,有信函會直接發到業主的信箱。
“這一次海珠區共有幾千人身份證重號,絕大部分是外地遷來的新廣州人。”公安局海珠分局綜合辦證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與李燕同號的人叫李小青,和她一樣,是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人。”
對于李燕提出為何現在才清查出來的疑問,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在全國來看,廣東和江蘇在身份證信息的省內聯網都走在前列,因此這些年來陸續不斷得到清查糾正。“最近實現全國聯網后,兩邊信息一‘對碰’問題就出來了。”“我這不算離譜的,我還聽說過不僅兩人重號的,還有三人、四人重號的。”李燕回頭想想,認為自己的經歷還不算特別。而記者在工作圈子中打聽了一下,重號的遭遇確實在全國都相當普遍,其中還有不少離奇的狀況。
最離奇:和自己高中同學重號
相比之下,今年剛剛碩士畢業的趙小艷,遭遇似乎更加離奇。她沒想到自己用了好幾年的身份證號碼有一個人也在用,而且這個人居然是自己的高中同學。
去年4月份,趙小艷還是武漢一所高校的學生,學校統一組織更換第二代身份證。突然有一天,公安局派出所打電話告訴她,她的戶籍不能聯網——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身份證號碼重號了,這在派出所看來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所以讓她去原戶籍所在地老家湖北監利查一下。
趙小艷的父親去監利的派出所查詢,派出所給予的答復是,趙小艷的身份證號確實和另外一個人重了。因為對方之前已經用這個身份證號報考了,她唯一的選擇就是換號。但對于對方的情況,派出所只字不提。
半年過去了,去年10月份國家公務員開始報考不久,趙小艷突然接到了一個高中同學的電話。這個同學當時在北京讀碩士,打給她時十分驚詫。這位同學說,她在報考公務員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已經被人使用過了,通過報考機構一查,這個人原來正是趙小艷。
兩個人趕忙商量這個事情究竟怎么解決。最后趙小艷考慮到自己新申請的身份證號碼已經批下來了,可以拿著公安部門開具的證明再重新報一次,因此就把以前的身份證號碼讓給了同學。雖然兩個人最終都去考了公務員,但這一番奇異的周折對她們來說,簡直有點不可思議。
趙小艷說,2006年她換身份證號碼那段時間,正在深圳實習。為了這事,她在深圳和武漢來回跑了不下6次。現在新的身份證還沒有辦下來,每次她出去都要拿著臨時證明跟人家解釋半天。前幾天,湖北老家的派出所通知她,今年7月底終于有希望拿到新的身份證。
(文中李燕、趙小艷為化名)
戶政專家:
結合照片區別身份
2006年6月底,全國統一停止制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但一代證的使用期限并沒到期,在一代證沒有廢止前,有的一代證使用期限是可以終身使用的。這也給發現重號和解決重號問題帶來了困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系教授、戶籍改革專家王太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解決重號問題不能說一定能在幾年內完成。”
關于因重號造成公民的損失,發證機關如何賠償的問題,王教授不愿多談。他說,即使現在公安機關愿意賠,也缺乏相應的經費撥款。現在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200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也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定。發證機關缺乏法律依據,要賠也要有相關的經費,這方面還是一個法律盲點。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法律系主任葉昌富教授表示,要完全避免身份證號碼重復不大可能,號碼重復的情況總體上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發生概率。國外也有這種情況,但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數量過于龐大,出現的概率相對大一些,問題也相對突出一些。
不過他也指出,原來身份證號碼是15位,二代證上升到18位,理論上來說重號的概率是大大降低了,該問題會逐漸得到緩解。
葉教授還指出,隨著身份證作為個人的憑證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身份證號碼重復給公民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發證機關在身份證管理中還有許多地方需要細化、改進,要提高內容的準確性。
他提出,如果單純以身份證號碼作為區別個人身份的唯一標志,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新思路。
二代證是智能化身份證,還應該結合一些其他方式進行區分,如通過姓名、籍貫、婚姻狀況、照片等方式。其他需要確定個人身份的地方,如房產證、駕駛證、結婚證等,都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個人身份識別,這些可以大大降低身份證號碼重復帶來的問題,對發現各種假證等問題也很有幫助。
由于這些證件頒發很多都涉及到政府部門,政府部門完全可以在這方面加強協調工作。(記者邱瑞賢 方志輝 杜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