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馮夢龍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黃桃旺季剛剛過去,忙得焦頭爛額的果農張招元終于能歇一口氣了。今年是他承包果園經營的第三年,收益比前兩年翻了三倍還多。2016年,張招元承包了村里50畝地種黃桃,前兩年每年收入只有十萬元左右。今年,50畝地共產10萬斤黃桃,每斤可以賣到8塊。細算一下,去掉成本,收入接近40萬。
據了解,蘇州市相城區黃埭高新區馮夢龍村已建成林果、水稻、養殖3個“千畝基地”,先后引進紅心獼猴桃、東魁楊梅、翠玉梨等水果品種,富民增收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來,村里堅持以發展特色農業為基礎,形成“一產三產主導,二產延伸”的發展模式。不僅如此,黃埭高新區正以馮夢龍村為核心,積極創建國家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先導區”,打造具有蘇州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引領項目!
“村里水果的主要銷售渠道,一是靠果農自產自銷,二就是靠來村里的游客,現在到村里游玩的人多了,水果自然賣得好。”馮夢龍村黨總支書記張新如說,特色農業的發展得益于馮夢龍村知名度不斷提升。
而馮夢龍村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與“馮夢龍文化”的挖掘切實相關。據了解,近些年,馮夢龍村深入挖掘馮夢龍文化的價值內涵,著重抓基礎設施和文化產業建設兩大版塊,積極做好“名人故里、文化興村”文章。
今年5月1日,作為蘇州市廉政教育、黨建教育基地,坐落于馮夢龍村的馮夢龍紀念館正式開館,接待團隊游客迅速突破2萬人次。“村里的配套設施正在陸續‘跟上’,農家樂和民宿也在抓緊建設中。”張新如告訴記者。
“我們成立了旅游公司,大力發展集特色農業與生態觀光、文化旅游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張新如介紹說,讓旅游團隊能夠留下來,村里在發動黨員帶頭發展農家樂,“希望通過一系列載體、政策,吸引村民回村共同致富,增加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舉辦馮夢龍文化旅游節,建設馮夢龍紀念館、故居、書院、“四知堂”等文化設施,發揮馮夢龍文化在鄉村建設中串點、連線、帶面作用,讓馮夢龍文化深植村民心中,從而涵養鄉風文明,村里還組織整理馮夢龍修身齊家名言100句,征集“好家風好家訓”,邀請書法名家題寫裝裱后送進每家每戶。采訪中記者得知:“馮夢龍著作中關于鄉風文明的俗語,讓鄰里的矛盾減少了很多。”
10月19日,馮夢龍村四知堂正式開館,四知堂源于馮夢龍拒絕柳必得賄賂“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典故而得名,黃埭高新區將以此打造黨風廉政建設教育館、工作館。讓鄉村發展既有外觀形象,更有靈魂依托,作為黃埭高新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馮夢龍村正在積極探索一條以鄉賢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薛馬義
實習生 黃玉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