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老人在樓上等死!”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為舊樓裝電梯再哭的新聞引發社會廣泛討論。昨天,記者了解到本報刊登關于解決舊樓加裝電梯、小區停車難的“越秀居民自治范本社會發布”的報道(見圖)同樣引起了本屆委員的關注。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社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靜君提交了名為《關于探索社會發布平臺、提升城市社區居民自治能力的建議》的提案給大會,希望有關部門探索“社會發布”這樣一個平臺,在類似舊樓加裝電梯等居民事務方面,投入更大力氣,關注“微民生”。
社會發布簡單地說,就是匯集、提煉居民解決身邊某一類社區生活公共事務問題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相關部門、專家學界、基層民眾等多方調研、論證、商討,形成問題解決的一般性參考方案,供所有面臨類似社區生活公共事務問題的居民群眾學習參考。
“在廣州市幸福社區的創建過程中,社區居民對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市、區黨委政府逐漸重視社會建設,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等資源,社區硬件環境、公共服務投入等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社區治理的綜合成效還不夠理想,居民的社區參與還不夠廣泛。這是為什么?!”采訪一開始,朱靜君便向記者拋出問題。
2013年下半年,越秀區以解決社區問題為導向,在長期深入開展社區調查的基礎上,運用社會工作中社區工作的專業方法,探索出居民自治社會發布工作機制,希望通過充分發動群眾,匯集民智,激發居民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行動欲望,提升居民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為此,朱靜君在提案中提出建議,希望組織力量對越秀區社會發布工作進一步展開深入了解、調研,總結、提煉好的做法,予以推廣。
委員朱靜君:
希望用實際路徑推動社會建設
羊城晚報:朱委員,您好。您為什么提《關于探索社會發布平臺、提升城市社區居民自治能力的建議》這樣一個提案?
朱靜君:越秀區通過社會發布平臺探索居民自治的做法我一直有關注。從我國社會建設和社區建設的發展道路看,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在社區可以概括為:整合社區資源、提升居民的參與能力、改善社區關系,解決社區問題。
越秀區的探索有意義就在于它與社區建設的思路尤其是廣州市正在進行的幸福社區創建的思路和路徑是一致的。我希望通過這份提案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關注,用實際路徑推動社會建設。
羊城晚報:您認為越秀區創新做法,會對廣州哪些社會管理工作有推動作用?
朱靜君:社會發布的方式探索社區公共性的、難度高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對社區工作的思路有示范的作用,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可以概括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創新點在于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越秀區的做法就在于將焦點放在如何促進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它的實際操作路徑在哪里。
羊城晚報:廣州其他區有進行這樣做法的土壤嗎?
朱靜君:有的,廣州市正在進行幸福社區的創建工作,幸福社區創建的路徑是“多元主體、多元治理、多元服務”,這幾個多元就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多元共同投入和參與社區建設。社會發布的方式探索社區問題的解決路徑,也就是多元協調的方式。
羊城晚報:請問重視“微民生”,社區百姓會得到怎樣的實惠?
朱靜君:“微民生”所涉及的事其實關注的都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民生福利都是看起來微小實際上影響重大的問題。“微民生”雖小,解決的是個體的小問題,但是改變一人影響一家溫暖一片,民生無小事。如果我們的政府和社會重視“微民生”,民生福利就有大提升,量的積累才能引起質的飛躍。
羊城晚報:您希望這樣的提案獲得怎樣的關注?
朱靜君:既然是提案,當然希望引起重視,通過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將困擾百姓的問題通過多元參與的方式,共同解決好,創建一個更美好、宜居的社會環境。
另外,我還想補充一點。越秀區通過社會發布,賦予居委會轉變傳統地自上而下的社會管理方式,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這是以居民需求導向的社區服務形式,這種關注“微民生”的社會建設就是讓百姓有自己的話語權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也是社會工作號召參與和提升參與能力的必然。(文/記者 劉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