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起至今,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陸續“奔三”,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421”家庭已非常普遍。
與這個數字相對應的是,沈城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22.9萬,約占全市人口總數的16.77%,相當于每6個沈陽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當“獨一代”的父母逐漸邁入老年人行列時,“421”家庭壓力自然地落在了“獨一代”身上。老人如何養老,成為中國式的“家庭難題”。10月25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樣本:兩個家庭的養老之困
樣本一:最希望老爸老媽別生病
“我最希望的是,我的老爸老媽別生病。”張揚30歲,屬于“80后”的老大哥。從朝陽到沈城念書,再到一個部門經理,張揚算是“混”得不錯的了。
“我和妻子一個月工資6000元左右,房貸2000多元,孩子得花1000元,再加上日常消費、朋友往來,所剩無幾。這幾年,不僅沒照顧到父母,父母反而總是貼補我們。再加把勁兒吧,掙錢給父母接過來養老。”張揚說。
樣本二:老人生病獨生子累哭了
“不怕你笑話,這幾天,我被累得直哭。”今年29歲的徐超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多月前,徐超的母親忽然得了腦血栓,同為“80后”的他們深深感覺到了壓力。
徐超告訴記者,母親病后,妻子連忙把兩歲半的孩子送進了小托班。他倆不得不在醫院、單位、幼兒園和自家之間來回跑。“有一天陪著媽媽吃完飯后,自己跑到了衛生間大哭了一場,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真累啊。”徐超說。
統計:沈城60歲以上老人超百萬
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一旦唯一的兒女“不孝”,晚年就會面臨很大的贍養風險。在“421”結構的家庭模式中,不但對子女提出更高的經濟要求,還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記者從計生部門了解到,截至2009年底,沈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22.9萬,占全市人口總數的16.77%;80歲以上人口達18.35萬,占全市老年人口總數的14.9%。沈陽市的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程度已大大超過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銀發浪潮”給家庭、政府和社會帶來很大的壓力。
調查:七成老人養老不愿靠兒女
“寧可孩子啃老,也不愿我們啃小!”接受記者調查的30名老人中,七成老人并不想單純依靠兒女,只是希望和兒女住得近一些。有四成老人對養老機構養老也表示認同。
老人選擇到養老機構的首要原因是考慮到下一代是獨生子女,不想給兒女增加負擔;其次是擔心孩子長大獨立生活后,自己變成空巢老人。“養老院再好,那畢竟不是一個家。 ”67歲的邱大爺說,“我就想在家里養老,但可能最終還得去養老院,因為請保姆太貴了,1500元還要包吃包住,有這個錢還不如去養老院了。
56歲的張阿姨剛剛退休,她說:“兒女不在身邊也不一定非得去養老院,老鄰居合伙請個阿姨,或者社區幫著照看一下也行。”
五大養老模式之比較
居家養老
自由性較高、隱私受到保護。花費視住房周圍硬件、軟件配套設施而定,可能沒有專為老年人服務的網點。獨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較低,一旦身體有恙或發生意外,容易耽誤治療時間。
社區養老
自由性較高、隱私受到保護。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區提供幫助,生活較方便。由于政府資助,個人承擔的服務開支較低,花費不高。上門服務、就近網點服務對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較強。獨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較低,但考慮到社區中有定點醫療機構,一般疾病可及時治療。
養老院
高級養老院生活條件較好,普通養老院半集體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隱私很難得到保障。成本視養老院級別、床位級別而定,高級養老院成本較高,養老院中基本設施完備,老年人安全系數較高。
高級(產權化)養老社區
自由性高、隱私受保護,有管家照顧,生活較舒適。會員制、購買產權房等成本較高,社區中硬件、軟件配套齊全。服務人員隨叫隨到,安全性有較高保障。
異地(候鳥式)養老
自由度高,享受體驗度高。如果是投奔親友或居住到當地的老年中心,成本雖高但尚能接受;如果是異地置業型,一次性購房支出壓力較重。各地度假式養老機構開始興起,但考慮到旅途風險,陌生目的地的環境、餐飲風險等,安全性較差。(記者 尚志文)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