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我們平時從道聽途說中,從媒體上,看到很多不正義、不公平的事情。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基層干部做了許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事,只是鮮為人知。
我是中共湖南省資興市委辦公室的一名干部,較長時間擔任中共資興市委督查室正科級督查員。我從事督查工作已有9年。所經歷的事情不少,其中一些事特別令人難以忘卻。
長達8年的信訪案畫上了句號
2005年,我經手查辦了當事人已經離開人世,其妻替夫申訴的信訪案。
信訪人為資興市婦幼保健院醫生,姓鐘。鐘某的丈夫黃某原為市人民醫院醫生,于2004年病逝。黃某病逝前,所在的單位對黃某進行過處理,黃某不服,上訴了多年。他病逝后,鐘某繼續向上級有關部門投訴,為其夫鳴不平,提出其夫生前因為舉報而遭受打擊報復,要求上級組織澄清是非,補償損失。
當事人已經離開人世,且生前已有5個部門查處過,作過結論。查辦這樣一起申訴案,具有一定難度。為此,由市委督查室牽頭,從市紀委、市政法委、市衛生局、市人事局抽人組成聯合調查組對此案進行全面調查。
我參加了此項調查,且負責整個案情的把握和調查報告的撰寫。調查組經過認真調查,終于澄清了是非曲折,最終本著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報請市委領導同意糾正了部門的不當做法,責成黃某生前所在單位對申訴人給予了6000多元經濟補償,使得這起長達8年的信訪案畫上了句號。
調查組將結果告訴了鐘某,鐘某頓時被感動得撲倒在地,淚流滿面。調查組問鐘某:“你還會往上告嗎?”鐘某回答:“不會再告了,非常感激你們”。
被告者權益得到保護
2006年,我被抽去與市紀委的同志組成聯合調查組調查一起惡人先告狀案,我負責整個案情的把握和調查匯報材料的起草。
告狀人是一支自稱為“三都至塘溪變110KV電力線路”施工隊。施工隊向市委主要領導告狀稱其遭遇阻工。市委主要領導責成市委督查室、市紀委調查。如結果屬實,將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當地鄉政府、幾個村組和市林業部門感到壓力很大。
經查,施工隊遭遇阻工是事實。調查組通過調查發現,告狀人原來是“惡人先告狀”。一是施工隊來歷不明,沒有提供任何證明;二是施工隊沒有任何手續,砍伐了當地大量林木;三是施工隊對兩個村的支書分別發送手機短信,使用黑道語言進行威脅。有一條短信稱:“我是邵陽黑老五,專門擺平工地事件,我在你那里搞工程,兄弟,請支持,交個朋友,我明天會找你”。另一條短信稱:“我是邵陽唐老五,專門擺平工地事件。兄弟,我的朋友在你處搞高壓線路虧了,請你高抬貴手,在你的地盤上多義字當先。你看讓我的小弟跟你談,還是我的朋友的代表與你談,只想線路通過,別的不說,相信你做好”。
情況查明后,調查組在匯報會上旗幟鮮明地表明,造成阻工的全部責任在施工隊,當地鄉政府、村組和林業部門沒有任何責任。市委主要領導接受了調查組的意見。調查組有效保護了當地政府、村組、林業部門的合法權益。后來據悉,施工隊溜走了。
鄉鎮窮于應付各種考核,匯報信為鄉鎮減壓
這是一件令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事。
今年1月5日至7日,我被抽去參加移民避險檢查驗收工作。5日下午,檢查驗收組抵達某鎮,我們察看現場返回鎮里時,某單位幾位干部抵達了該鎮。
據悉,這一天有3支考核隊伍進駐該鎮。鎮里有兩位領導私下向我傾吐苦水:“6日又會有3個考核組來。市里的考核組來,對誰都不敢怠慢,誰都惹不起,主要領導都得作陪。中午喝了酒,下午就做不了事了,整天處于醉酒狀態。”這兩位領導托我向市委反映一下,建議市委對考核工作統一安排,不然,鄉鎮窮于應付各種考核,根本沒有精力、時間去考慮其它工作。
回單位后,我立即給市委主要領導起草了一封匯報信,題為“考核大軍頻頻挺進鄉鎮,鄉鎮苦不堪言”。我將信親手呈報給了市委主要領導。
市委主要領導立即作了批示。市委辦、市政府辦于2010年3月25日發布了《中共資興市委辦公室、資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改進作風,切實減少各類檢查評比活動的通知》(資辦發〔2010〕6號文件),發到各鄉鎮、市直各單位。文件明確:“對確需以市直各部門、各單位名義組織開展的檢查評比活動,實行逐項審批制度。凡需在歲末年初開展的檢查評比活動,各部門各單位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申請,經逐項審批后,由市委辦、市政府辦統籌安排,組成一個綜合考評小組與年終綜合考評工作一并進行,各部門各單位不得再單獨組織開展檢查評比活動。”這個文件的出臺,極大地減輕了鄉鎮的壓力和負擔,鄉鎮頻頻稱“好”。
外地女災民終于享受當地災民待遇
2006年7月15日,資興市受熱帶風暴“碧利斯”影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
何家山鄉是一個重災鄉。災害發生后,市里組織了150人的工作隊進駐該鄉。我被抽去參加了這支工作隊,被分配到西坌村工作組。工作隊最緊迫的任務是協助當地發放救災物資,維護穩定。
當時市里規定,對災民救災物資的發放以戶籍為依據。對全倒戶每戶按照“十個一”(每戶一袋米、一桶油、一件礦泉水、一件方便面、一百元慰問金、每人一床棉被、一套衣服、一雙鞋子、一張草席、一床蚊帳)的標準發放。
在西坌村的發放過程中,突然有一位農婦嚎啕大哭起來。我聽到有人說:“你的情況,我們沒有辦法解決!”這位農婦越發哭得厲害。我不清楚個中原委,但一種責任感促使我擇機找她與其夫詢問是怎么回事。原來,農婦是青腰鎮人,嫁到西坌村9年了,戶口一直未遷移過來。她家在這次災害中屬于全倒戶,但由于戶口不在西坌,不能享受當地災民待遇。我了解后,認為這位農婦應該享受當地災民待遇。我提出的理由有4條:第一,這位農婦嫁到西坌,雖然沒有將戶口遷來,但畢竟已經與丈夫共同生活9年,屬于夫家的家庭成員,家庭其他人員享受了災民待遇,她也應該享受。第二,這位農婦的戶口在青腰鎮,而青腰鎮又不是受災鎮,如果僅以戶口所在地為準,西坌這一頭不給享受,娘家又沒受災,那她豈不是完全落空?第三,這次是救災,是講人道,不是平常處理利益分配。第四,對外來打工、開礦人員,當地同樣發放了救災物資,具有可比性。
我當即分別找一些工作隊的同志單獨交換了看法,他們都贊同我的分析。爾后,我單獨找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談了我的看法;又找了幾位帶隊的市領導匯報情況;最后找到何家山鄉黨委書記范宇。范宇當場表態:“在我何家山版圖上受災的都是災民,如果市里不發,由何家山鄉政府發。”我頓時將范宇的答復用手機告訴了村支書。村支書迅即趕到了鄉政府進行銜接。后來我聽說,那位農婦當天領到了救災物資,并且何家山鄉類似情況的災民全都享受到了當地災民的待遇。 唐漢林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