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四川廣安城區160年難遇的洪峰慢慢消退,近萬人迅速投入到清理淤泥、防疫工作當中。圖為志愿者在街頭清淤。廖小兵 攝
2010年7月19日下午,四川省廣安市的市民在安全地帶觀看160年來最大的洪峰通過廣安城區。四川省渠江上游持續暴雨,導致位于渠江中下游的廣安河段水位陡漲,爆發特大洪水。這次洪水是1847年以來廣安發生的最大洪水。由于抗洪搶險預案科學、及時地啟動,除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外,無人員傷亡。 中新社發 邱海鷹 攝
中新社廣安7月20日電 題:四川廣安洪災區見聞:洪峰退后萬人清淤 安置點飯菜飄香
作者 劉賢 劉忠俊
距離四川廣安160年來最高洪峰過去已有20余小時,被淹的街道漸漸露出,干部民眾武警消防官兵約1萬人陸續開始清淤。
由于渠江上游巴河、州河流域17日以來普降暴雨或大暴雨,渠江廣安段水位猛漲。19日廣安老城區變成一片澤國,水位上漲達25.81米,改寫了該地水文歷史紀錄。19日夜,廣安區段水位開始下降,到20日晨已降低2米有余。
20日10時許,記者來到廣安區思源中學,這里的學生正在集合準備返家。因洪水持續上漲,683名學生和75名教職工被困在校內30小時。
家住代市的石季紅說,被困期間,生活老師和班主任一直在宿舍樓內指揮安排,不是很怕。有兩位生活老師中暑暈倒了。高三6班的副班長熊春寧說,學校19日發了面包和水,20日早上發了包子和酸奶。6班的班主任羅小平一直和學生在一起。他說,絕大多數學生情緒穩定,只有個別學生因停電顯得焦躁。
中午,記者探訪了位于護安鎮護壩村的臨時安置點。11頂藍色的帳篷在烈日下讓人感到清涼。護壩村5組的劉大芬等5人正在帳篷里休息,他們從早上7時開始為村里噴藥防疫。帳篷邊上村民們正在炒大鍋菜,香味四溢。菜色是兩葷兩素:回鍋肉、炒肉片、炒豇豆和燒茄子。負責該安置點的護安鎮大調解中心副主任說,護壩村安置點原設在村委會大院里,洪水上漲后80多人后撤到現在的安置點,每頓吃40斤米。原來的安置點還有60人左右被半人深的水困住,每天從半山腰送水和食物過去。
14時許,記者到達老城區廣門路,看到已有約30米長的街道露出水面。
陽光暴曬,水岸邊排著10多米長的隊伍,或撐傘或搖扇,焦急地等待著。排在前段的吳廷燕說,她們一家6人從早上7時就在這里排隊,等候沖鋒舟帶他們到老城區中的家里搶救財產。她家是開飯館的,估計7臺冰箱及空調都被洪水淹了。
在隊伍旁,10多位頭戴草帽的人正埋頭清掃街道。他們跟著退水的速度揮舞竹笤帚,不讓淤泥堆積。今年48歲的胡代芬家住河溪村,家里幸免于難。她說,看著洪水漲這么大,村里40多人自發組織到這里幫忙清淤。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66歲,最年輕的21歲,從早上7點多趕來清淤,直到14時才有部分人去吃午飯。“我們會在這里呆到洪水完全消退的時候,徹底把淤泥清掃了。”她說。
在水岸線上的還有武警廣安支隊官兵,正忙著接送民眾。據該支隊政治處副主任鄒培元介紹,從18日中午開始,250名武警官兵分成4組分別駐扎在肖溪縣、老城區等4個點。他們一直忙著疏散、轉移民眾和物資,直到19日23時才回營休整。有10多名官兵還主動申請通宵留守。
23歲的張世冬滿頭是汗,他負責駕駛和維修沖鋒舟,在烈日下,衣服被汗濕了。“已經記不清楚往返多少次,救了多少人。”他說,“被淹的老城區內情況復雜,有的地方水流湍急,老百姓比較著急。我們4人一組駕駛一只沖鋒舟,每次載8名老百姓,我必須負責船上所有人的安全。”
當日,在廣安城區各個路口,隨處可見的還有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他們在洪水退后立即進行消殺滅,確保全區清凈無疫。特大洪災使廣安的消毒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其中城區410萬平方米。當地撥出專項資金緊急購買大量消毒藥品。為確保農村受災民眾飲水安全,還購回了飲水消毒片60多件,及時組織人員對農村水井進行消毒。(完)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方燦】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