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劇是海南本土最大的地方劇種,也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藝。在其300多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瓊劇漸漸從漁村、海島、村落等地的土臺演出,逐步形成了如今這種行當齊全、形式成熟、風格獨特的舞臺藝術,不但成了本土文藝舞臺上最著名的大劇種,而且五度晉京演出,登上了國家的大舞臺,同時還走進了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美國以及中國香港、臺灣、澳門等地廣大瓊籍華僑中間,產生了愈來愈廣泛的國際影響。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為瓊劇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經濟環境和人文基礎,瓊劇又反過來為國際旅游島注入特色文化元素,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互相提升,瓊劇必將為海南國際旅游島錦上添花。
音樂獨特具備廣泛流傳基礎
地方戲之所以稱作地方戲,大多因為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唱腔、音樂樣式、演奏樂器等,又是它們最獨特的地方,也是一種地方戲最有特色的地方。
海南瓊劇吸收了福建閩南戲、廣東潮劇正音戲的藝術元素,其板腔、曲調,既具有中國南方戲劇音柔曲美的特點,同時又逐漸注入了海南地方民謠、道壇樂曲等本土文化因素,最終形成了如今這種南北共融、古今交織的獨具海南特色的文化藝術樣式。
“瓊劇唱腔、音樂、過場樂、樂器都有其他劇種沒有的特點,這種舞臺上獨具特色的瓊音,其實又具備很強的流行特質,所以在海南很多地方,特別是在瓊劇基礎較厚的瓊北一帶城鄉地區,許多老年一代甚至中年一代瓊劇愛好者,都能夠唱一些瓊劇唱段,因為很多瓊劇唱段的確是朗朗上口。”省文化藝術學校瓊劇音樂教師鄧群堅告訴記者。
但顯而易見的是,瓊劇在年輕一代人中幾乎少有市場。針對這一現象,鄧群堅還著力在以瓊劇音樂為基礎的現代流行音樂創作上用功。鄧群堅告訴記者,由于一臺瓊劇創作涉及部門多,耗時長,投入大,因此,想靠一臺又一臺瓊劇去打動年輕觀眾顯然不現實。瓊劇音樂那么有特色,難道就沒有出路使它擴大影響了嗎?鄧群堅想到了一個辦法———借助流行歌曲這種音樂樣式,把瓊劇音樂糅合進去,同樣也能使瓊劇音樂這種特色文化發揚光大。“大家都知道屠洪剛,他之所以能夠讓年輕人記住,主要還是因為他演唱的流行歌曲中糅進了很多京劇音樂的元素,顯得非常有特色。”鄧群堅說,他今年創作的海南特色流行歌曲《魅力海南島》,就把瓊劇五更腔、海南漁民的調號、打柴舞音樂糅合進了歌曲創作中,“從前些時間在海口電視臺播出MV和電臺《每周一歌》播出一周的觀眾反饋來看,《魅力海南島》在文化界和普通樂迷中間反映普遍都很好,不少人說這樣的音樂太有海南味道了,海南應該多創作一些這樣的歌曲。”鄧群堅說。
鄧群堅認為,海南瓊劇唱腔、傳統的曲牌音樂甚至是過場音樂,包括瓊劇獨特的演奏樂器譬如椰胡等,都獨具海南地方特色,這些特色也是海南國際旅游島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想做的摸索或稱創新就在于,借鑒當今年輕人喜歡的流行歌曲這個外殼,把海南瓊劇音樂等地方特色濃厚的海南音樂文化重新進行包裝,從而使瓊劇音樂能夠實現短平快地發揚光大,使海南地方音樂流行更廣,實際上這樣做也能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文化元素增姿添彩。”鄧群堅說。
目前,鄧群堅又創作完成了一首海南特色歌曲,名字叫做《海南歡迎你》,“一聽歌名就知道,這是海南特色歌曲,也顯然是宣傳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歌曲。作為一名瓊劇音樂教師,我想讓每一個來海南島旅游的客人,都不僅僅愛上海南島的自然風光,還要愛上海南的音樂,愛上海南的人文色彩。這當中,海南特色歌曲就是一個突破口。”鄧群堅笑著說,“當年謝晉導演的電影《紅色娘子軍》中的大多數歌曲,都是作曲家黃準來海南多次采風,糅合進海南民間音樂元素后創作完成的,那些歌至今都讓人記憶猶新,哪怕今天也非常流行,這就是海南特色音樂的魅力。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創作最有海南特色的歌曲,不然我不會把自己創作的歌曲叫做‘海南特色歌曲’。”鄧群堅說。
一直為海南旅游行業“呼親喚友”
盡管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選擇早已多樣化,特別是海外海南鄉親更是見多識廣,但是,由于瓊劇在改革開放后的20多年中頻繁出訪海外,不自覺地擔當起了家鄉海南與海外瓊籍鄉親間溝通使者的身份,因此,每逢瓊劇出訪海外某國或某地區之后,那里便會出現一個小小的海南鄉親回鄉探親潮。在這個過程中,瓊劇其實又一直扮演著為海南旅游行業拉客的角色。
“每次瓊劇出訪海外,都讓那里的海南鄉親更加思念家鄉,牽掛家鄉親人,也更懷念家鄉的文化,因此,瓊劇訪問演出往往一結束,很多海外鄉親都會盡量抽時間回家鄉海南走一走,看一看。”陳軍告訴記者。
從1982年瓊劇恢復出國出境訪問開始,海外海南鄉親便爭著回家鄉,“我們瓊劇院1982年出訪新加坡、泰國之后,不少新加坡和泰國鄉親便大批回到家鄉,因為他們從瓊劇演出中雖然得知了不少有關家鄉的信息,但總覺得還不能夠緩解思鄉的焦渴,1982年、1983年、1984年那幾年里,新加坡、泰國的鄉親回海南探親的特別多,文昌、瓊海等幾個華僑大市縣,幾乎每個村隔幾天就有海外鄉親回家鄉,這應該說是當時瓊劇直接推動海南旅游業的最好見證。”陳軍說。
那個時候,海外鄉親回到家鄉,除了回鄉探親,給親人帶一些比如“三大件”之類的東西外,還特別愛感受家鄉海南的文化,包括吃家鄉菜、看家鄉戲、買家鄉特產等,所以,那個時候瓊劇也特別風光,這些回鄉的海外鄉親,回到村里鄉里的頭等大事,可能就是“綁戲”———邀請瓊劇戲班去村里演出了。有的海外鄉親請一場戲還嫌不夠,就再請第二場、第三場,一個戲班在同一個村里一連演幾天戲的事常有發生,“看海南戲,海外鄉親高興,海南本地的村民也興高采烈,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那可是很大的娛樂活動啊。”陳軍回憶。
用瓊劇精品吸引觀眾
2009年10月20日,中國民主促進會海南省委員會在《海南日報》發表調研報告認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與瓊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報告表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瓊劇發展提供了面向國際的大市場,瓊劇作為獨具海南特色的傳統藝術形式,其成熟的藝術魅力完全具備面向國際市場的基礎。只要海南瓊劇界打造更符合現代觀眾審美習慣的瓊劇精品,瓊劇將被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的人群所認識、接受和喜愛。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也將為瓊劇發展提供更雄厚的經濟基礎,瓊劇作為海南旅游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必將在得到充分重視的同時,會由政府加大資金投入,促使其吸引、培養更多人才,推出更多精品。而瓊劇被當作海南旅游文化的品牌來做活做精做雅的同時,瓊劇也必將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調研報告建議,要搞至少一臺瓊劇精品,譬如瓊劇《梁祝》、《紅葉題詩》等都具備成為精品的基礎,如果省里能投入足夠的資金,打造成藝術精品,使之成為海南省獨具特色的一張文化名片,在海口、三亞設劇場常年演出,吸引國際游客及國內高端人群觀看,如此,瓊劇將大大拓展演出市場,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增光添彩。
為國際旅游島注入文化內涵
“瓊劇是我們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它已經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并為國際旅游島源源不斷地注入著特色文化內涵。”海南省瓊劇院院長陳軍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海南作為國際旅游島,如果缺少了瓊劇這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藝術,那將是不可想象的。正因為瓊劇通過幾百年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了最有海南特色的文化藝術,因此,它才會使海南國際旅游島豐富多彩,五彩繽紛。人們不是常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嗎,海南如果只是有美好的自然風光還不夠,而海南恰好在擁有美好自然風光的同時,還擁有像瓊劇這樣極富地方特色的文化,這才是海南國際旅游島最值得向世界炫耀的。”陳軍說。
打造海南國際旅游島,用瓊劇為海南國際旅游島注入新的文化內涵,海南省瓊劇院其實已經付諸行動了。陳軍說,去年4月在海口首演的現代瓊劇《下南洋》,就是省瓊劇院去年開始籌備的一部現代題材瓊劇,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協等大力支持下,這臺戲邀請到了中國頂尖的編劇、導演、舞美、燈光等專家團隊,演員、演奏員等則是省瓊劇院的精英,結果,《下南洋》參加去年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從全國40多臺大戲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了二等獎,成為瓊劇在全國戲劇演出評獎中的最高獎項。
在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演出中,《下南洋》獲得中宣部、文化部邀請晉京獻禮,贏得了中央領導及京城媒體高度評價。正因為《下南洋》讓瓊劇繼當年的《紅葉題詩》之后再度贏得內地戲劇界的強力關注,因此,該劇還應邀參加了2009年12月在福建廈門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的展演,并將參加2010年在廣東廣州舉辦的中國藝術節演出。
“像《下南洋》這樣的優秀瓊劇,我們已經通過它在全國各地的演出,大力宣傳了海南國際旅游島,我們省瓊劇院還將把它繼續精雕細磨打造下去,把它按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的要求繼續做精做美。我的想法是,通過以《下南洋》為代表的瓊劇精品劇目,為海南國際旅游島注入更多新的文化內涵,讓瓊劇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陳軍表示。
省瓊劇院眾多演員在廈門參加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演出期間也告訴記者,其實瓊劇舞臺上上演了不少好劇目,比如《寒梅芳心》、《廣東開科》、《七品芝麻官》、《搜書院》、《張文秀》、《狗銜金釵》等等,都是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倫理觀念的大戲好戲,包括現代瓊劇《下南洋》,中心內容也是宣傳海南人非常重視的家鄉觀念、傳統倫理觀念和愛國觀念的,這些瓊劇大戲,都成為了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重要文化內涵,是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特色文化元素中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離不開瓊劇這一極富海南本土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瓊劇,也必將借助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成長,贏得進一步發展與提升的時間和空間,必將在宣傳家鄉海南、溝通海外鄉親、促進僑務工作、助推海南旅游等諸多方面,繼續發揮它的重要作用。(衛小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