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聲音:2008年前消滅京城爛尾樓
2006年2月,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北京規劃委員會等4部門聯合出臺文件指出,2008年前必須消滅北京所有爛尾樓項目,使之建成且投入使用,并劃定時間表,2006年是北京爛尾樓集中處理的一年。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考慮到奧運工期的緊迫性。
目前,讓業界可喜地發現,在北京建委的協調努力下,北京部分爛尾樓項目正在積極進行復核立項及土地、規劃、建設等手續,并籌備復工,其中包括民源大廈、公主墳商業大廈、中宇大廈等6個長期爛尾項目;另外,萬利達花卉綜合市場和蓮花池綜合樓2個項目已復工,其余8個項目關系較為復雜,正在履行司法程序。
負債與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可謂爛尾樓的劣勢;但地段優越,開發周期較短,回報率依然較高,卻是爛尾樓的優勢。目前,通過政府介入、盤整,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理清產權關系,重新定位,把爛尾樓劣勢已降到最低。
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京城的爛尾樓不僅存在嚴重的負債問題,而且大多數樓盤的產權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市場反應:外資紛紛出手“打理爛尾”
開發商看到政府熱衷處理爛尾樓,覺得這是一塊“肥肉”,便紛紛出手。有案可查的有,鳳凰衛視之關聯機構聯手北京棕櫚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收購北京城區內現存最大一處爛尾樓瑞城中心,涉及總金額超過30億元;工體北路4號院在北京土地市場以5.1億元的高價被李澤楷旗下高置投資競得;“4號院”鄰居——工體北路6號,曾有“北京第一爛尾樓”之稱的中宇大廈1.5萬平方米寫字樓部分產權被北京城鄉以1.2億元的價格收入囊中,此外業內有傳言稱,瑞安集團聯手摩根大通準備對森豪公寓接手。
而6月初,瑞銀也曾發布投資報告指出,隨著“國六條”地產調控政策的深入,中國內地的中小開發商將面臨更大的資金危機,屆時將會出現大量的爛尾項目,是海外企業登陸中國內地房地產的絕好時機。
外資進入中國房地產的途徑主要有海外上市、外資開發商獨立從事房地產的開發、外資產業基金以投資公司的身份投資房地產、外商購置已建成物業收取物業租金等形式。
“不過,采用最多的方式還是直接接手樓盤,采取一種短平快的方式。”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孫飛表示,通過持有型物業的方式直接運作,這樣可以周期短,受政策等其他因素影響較小,一般比較安全。
科特勒咨詢集團中國區總裁曹虎指出,目前中國的內地房地產利潤回報率高達30%左右,而海外發達國家的回報率只有7%左右,勢必造成海外資金大量流入中國市場,而通過投資爛尾樓進入是一種比較直接快速的方式。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