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今年1月至3月,上海盧灣區民政局婚姻科就受理了81位24周歲以下本科學歷新婚者的結婚申請,而去年一年的統計情況同比2005年又增加不少。
記者近日調查采訪發現,現在不少大學生一畢業就選擇了結婚,形成了滬上新興的“畢婚族”。而經濟過分依賴父母,心理不能完成從學生到已婚者的轉變,成了不少“畢婚族”眼下面臨的困擾。對此,社會學者提醒大學生畢業生,慎重對待婚姻。
個案點擊
父母幫做家務
小兩口每到月底入不敷出
每天早晨,王妮(化名)和劉浩(化名)都會在劉浩母親準點的電話鈴聲中起床,他們的洗衣機里堆滿著積攢了一個星期的臟衣服,早餐是隔夜的微波爐食品。上班前,兩人還常常會翻箱倒柜尋找一雙不知道被塞在哪里的鞋子。
如果沒發現墻上的結婚照,外人很難看出王妮和劉浩已經是一對新婚三個月的年輕夫妻。去年夏天,兩人從上海某高校畢業,因為不想與回北京發展的男友分開,上海姑娘王妮說服父母同意其與劉浩一起北上,并于當年年底,與男友步入了婚姻殿堂。
“當時想著結婚后,生活會穩定一些,雙方父母也會幫忙,我們可以有更多精力打拼事業。但現在發現,婚后生活其實也不像想象的那般一帆風順。”王妮告訴記者,婚后,她與劉浩住在家長資助了首付的兩居室公寓里,每月都要承擔沉重的房貸壓力。由于參加工作不久,兩人的收入都很有限,每月3000多元的銀行還款占據了雙方工資總數的一半多。經常一到月底,小夫妻就開始為拮據的經濟狀況煩惱,好幾次都靠長輩接濟才渡過難關。另外,由于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每到周末,劉浩的母親都會趕來為他們整理房間,就連繳納水電費這樣的小事,要是缺少了家長幫助,他們都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
怕同窗疏遠
小夫妻保密已婚消息
記者采訪朱可可(化名)與張達鋒(化名)時,小兩口有點無奈地透露,至今兩人都向同學隱瞞著已婚的消息。
去年8月,當大學同窗們還在為各自第一份工作而努力時,這對校園情侶已在父母的支持下,悄悄在登記結婚。“同學聚會時,大家談的都是工作啊,租房啊,我卻成為已婚一族了,一下子感覺和他們好遙遠,都有些插不上話。”朱可可告訴記者,當初有知道婚訊的好友在學校BBS上為她獻上祝福帖,但15分鐘她后就請版主刪除了,“可能是我還沒有做好角色轉變吧。我很怕同學一知道我結婚了,以后就玩不到一起了。”
張達鋒也表示,結婚后,每次單位要求填寫表格時,他都會在婚姻一欄里填上“未婚”。“單位的同齡人全沒有結婚,我如果填上‘已婚’,肯定很多同事會來了解我。現在,我心理上還不能承擔這份關注吧。”
當記者問起,既然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為什么要選擇結婚時,張達鋒笑笑:“反正家里為我們把新房都準備好了,想結就結了唄。”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