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金融危機深刻啟示
10年前,主要由權貴資本禍及的東亞金融危機,對今天有著深刻的啟示。
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應當被有效限制。
在東亞國家的發(fā)展過程中,國家政權這只“看得見的手”成為現代化的策劃者、推動者與組織者,雖然推動了現代化進程,但也造成了諸多弊端。由于政府壟斷了龐大資源,對整個國家的生產、投資、稅收、貨幣、信貸、貿易都有控制權,企業(yè)或公司為獲取資源的優(yōu)先分配或各種類型的經濟優(yōu)惠,便千方百計賄賂行政官員,由此引致日盛一日的錢權交易。由于東亞國家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機制不健全,因此以政府力量主導經濟發(fā)展有其必要性,但當經濟發(fā)展取得階段性成功后,政府應“急流勇退”,讓市場充分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然而,一些東亞國家由于相關利益集團的生成,使得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變本加厲。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成為腐敗現象滋生的溫床。
行政權力運用應當被充分監(jiān)督。
官商勾結、裙帶關系等在國際社會司空見慣,即便于美國政壇也由來已久:諸多總統(tǒng)就以任人唯親出名,哈定總統(tǒng)的內閣有“俄亥俄幫”之稱;杜魯門總統(tǒng)的政府有“密蘇里幫”之稱;卡特總統(tǒng)的核心成員有“喬治亞黑手黨”之稱;里根總統(tǒng)的內閣成員以加利福尼亞人為主,有“廚房內閣”之稱;現任布什總統(tǒng)周圍則是得克薩斯和以前老布什的幕僚。但是,裙帶現象沒有在美國泛濫成災,走向大規(guī)模權貴腐敗,進而引起經濟危機或社會動蕩,主要是政府的權力受到多方約束與監(jiān)督。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
公民社會的建設應當被高度重視。
權貴資本形成的前提是威權主義體制,而威權主義體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則是政治經濟方面的人身依附、社會封閉與高度人治。在東亞,普通民眾服從于大大小小的“恩從關系”,對政治家族、官員的效忠程度遠遠超過對國家和政府機構的效忠,政治立場私人化,政治活動非制度化,領導人家長化。因此,威權主義體制是東亞金融危機的制度根源,而從根本上破除威權主義體制迷思的一個重要甚至是必要途徑,就是建設并確立起現代公民社會。公民社會是存在于政府、市場之外的“第三力量”。實踐證明,公民社會以個人主義與多元主義、公開性與開放性以及法治等原則,可以有效制衡政治權貴濫用國家權力、妨礙市場經濟發(fā)展。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