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記者松岡誠:“中國越來越開放了”
“過了兩三年后,也許會有很大的改變,就像2004年我第一次報道兩會時,沒想到兩會會有今天的開放一樣”
日本共同社駐京記者松岡誠,2004年剛到中國工作時就采訪了當年的兩會,今年已經是他第四次參與兩會報道了。
3月9日中午,松岡誠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表示,雖然兩會對境外記者開放的效果尚沒有他想像中的那么明顯,但中國正在發生的改變仍值得期待。
從2004年參與兩會采訪報道至今,3年多的時間里我趕上了四次中國兩會,應該說這也是我的幸運吧。因為在日本,無論是報紙、電視還是像我們這樣的通訊社,都非常關注中國的兩會動態,大家都把兩會看作是了解中國走向的一個窗口。
中國政府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了《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采訪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為我們在中國的采訪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而兩會無疑成了落實《規定》的一個實踐平臺。
辦證件時的“小意外”
共同社這次專門抽調了人力來參與整個報道活動,但沒想到一開始就出了點兒“小意外”。
由于今年兩會新聞中心首次采取了電子報名方式,我們辦理證件的時候也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的報名表。然而很不巧,通過EMAIL申請后,不知什么原因,我們的申請郵件“跑”到了新聞中心信箱的“垃圾箱”里。所以直到3日上午政協會議開幕時,我們都還沒有拿到采訪證。好在當天晚上終于辦好了,我們才趕上了4日人大的新聞發布會。
往年采訪證都是在兩會開始前就辦好,今年這個小插曲純屬技術性誤差,與兩會對境外記者開放沒有直接關系。
態度更認真 手續更簡便
有了《規定》的“尚方寶劍”,我們比過去更“大膽”地穿梭在會場內外。總體來說,今年采訪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申請手續的確更簡便了。雖然境外媒體一般還是無法直接聯系代表委員(因為我們沒有他們的手機號碼),而是要向代表團的新聞聯絡員聯系,但在與這些聯絡員溝通過程中,能感覺到他們都很重視我們的采訪申請,接待態度也非常積極和熱情。
這不禁讓我想起2004年采訪兩會時的尷尬。當時與新聞聯絡員溝通時,得到的答復往往都是“先研究研究,然后再給你通知”,結果幾乎都是沒有了下文。今年很不一樣,代表團新聞聯絡員的態度比以往更認真了,我提出采訪某位政協委員的申請后,他們一般都會安排好時間和地點,然后很快就通知我去采訪。
去年兩會時,采訪前要先和兩會新聞中心聯系,然后由新聞中心與各代表團的新聞官溝通,之后才能接觸到代表委員。今年可以不必和新聞中心聯系,至少已經簡化了一層手續。
其實對于境外媒體來說,最難的就是到達采訪對象身邊的過程,一旦和本人面對面后,他們一般都非常開放,也很愿意接受訪問。兩會開始一周多來,我印象最深的是采訪政協委員王翔的過程。當時我們是第一天申請,第二天政協那邊就確定了時間和地點,然后我們就很順利地與王翔委員進行了溝通,感覺非常順暢。
落實《規定》要慢慢來
很多人都會問我是否感受到“開放的氣息”,怎么說呢,我覺得這次采訪兩會,除了在手續上以及接待人員的態度上有了一些變化外,《規定》實施后的總體變化并不是特別直接,或許這需要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吧。
幾天采訪下來,也會有部分代表委員對我們有防備心。對此我很理解,所以也沒有那么挑剔,不會直接質問他們“上面都說了你為什么不執行”之類的話。因為我想,要想讓一個好政策得到具體的落實,還是需要時間的,這個過程不僅中國是這樣,其他一些國家也如此。
其實,在今年年初《規定》發布后,我曾到中國一些地方去采訪,也感覺到了落實《規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就想,盡管變化沒那么明顯,但慢慢來吧,也許過了兩年或三年以后一比較,就會發現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就像我現在回過頭來看2004年第一次報道兩會時的狀態和現在的變化一樣。
中國媒體也開放了
這次兩會期間,我還有一個感覺,就是跟去年比起來,中國媒體采訪境外記者的頻率增加了。去年兩會期間幾乎沒有中國媒體采訪過我,今年包括一些地方媒體,都提出要來采訪。他們大多是想了解我們關注哪方面的問題,當然也有關于這個《規定》的提問。從這些也可以看出,中國媒體自身也正越來越開放。
1990年,我曾在天津南開大學留學1年,那時候在中國的報紙上,礦難等安全事故類報道根本看不到,現在,凡是某個地方發生了類似礦難的事故,中國的媒體同行都會第一時間跟進報道。
一個國家的開放,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建設領域。所以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正在越來越開放地面對世界。(曉德)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